蒋纬国
黄埔军校的黄昏是静谧的。白天的喧闹伴着暑热渐渐退去,从缓缓流淌的珠江,飘来习习凉风。军校的礼堂,灯火通明。年轻的士官们,端坐在座位上,脸上浮出平时难得的轻松的微笑。
军校校长蒋介石,全身戎装,就坐在主席台上。
一声军号消失在夜空之后,一位精瘦的少年身着合体的小军服,昂首挺胸,走上主席台。身躯高大的苏联军事顾问加伦将军,紧随其后,来到台上,向学员们发表了一篇讲话:“诸位,我把大家请到这里来,不是以军事顾问的身份,也不是和大家研讨军事,而是以一个普通苏联军人的身份,向蒋将军的二公子蒋纬国表达我美好的感情。蒋纬国九岁随父投身革命熔炉,我谨以这支小手枪,祝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军人。”
在学员们的掌声中,何应钦从加伦将军手里接过左轮手枪,又躬身捧到蒋纬国面前,蒋纬国立正行礼,双手接过对他来讲颇为沉重的手枪……
蒋纬国从小便无母亲,出生上海后,先后寄养亲戚家里。1924年,由三年前和蒋介石在上海结为连理的陈洁如带到广州黄埔军校。据宋希濂、孙元良等人回忆:每到傍晚,蒋介石常与陈洁如携手在校园中散步,有时会牵着蒋纬国一道出游。几个月来,这里的军人生活,使九岁的蒋纬国感到新奇和兴奋。加伦将军应邀来这里做军事顾问,身在异邦,常想念自己的儿子,对蒋纬国则格外喜爱。加之当时蒋介石也深受加伦将军的敬重,所以才有授枪之举。
蒋纬国在蒋氏家族中,具有独特的经历和传奇的色彩。早在他五岁时,他的名字就写入孙中山先生的电报中,尔后,那电报成为中华民国档案中的重要资料。
那是1922年6月,伪装革命的军阀陈炯明突然叛变革命,纠集所部,枪口对准孙中山,炮轰广州观音山越望楼总统府。当时形势极为险恶。6月16日,总统府卫队浴血奋战,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安然脱险,来到黄埔岛。孙中山先生为商讨革命大计,立即急电正在奉化老家居住的蒋介石。电文是:“宁波江北岸引仙桥十号蒋纬国先生,事有急,盼速来。孙文,巧。”
当时,蒋纬国仅五岁,正由蒋介石的妾姚冶诚抚养。这姚冶诚是天津卫一大美人,蒋介石搞到手后,成为其半公开的家眷,民间称姚冶诚为“第二任夫人”。蒋纬国由她照料,在奉化县幼稚园就读。
五岁的蒋纬国的名字,成为孙中山和蒋介石联系的代号,一方面说明蒋介石对他十分钟爱,另一方面也说明孙中山先生对蒋纬国也有深刻印象。
后来,蒋纬国又随蒋介石过军旅生活。在外征战,天气冷时,蒋介石就和蒋纬国挤在行军床上。有一次蒋纬国在地上睡了一夜,醒来时,浑身麻木、嘴唇发紫、手脚冰凉,蒋介石立刻给他捏面颊,掰手掰脚。1925年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誓师北伐。老大蒋经国告别故土赴苏留学,蒋纬国随父征战疆场,兄弟俩开始了不同的经历。
北伐之初,蒋介石从广州乘火车北上,出征之前,戴季陶等各界官绅云集车站送行。蒋介石的夫人陈洁如手拉着蒋纬国,含泪为他整理行装。那蒋纬国只有10岁,却像一个真正的军人,军衣略显肥大,皮腰带也显宽松,加伦将军所授的左轮手枪,佩在腰间,有些不成比例。当时美国《时代》杂志报导说:“蒋介石带了儿子出征,他的公子蒋纬国,现年10岁,随侍他身边,和父亲出入硝烟弹雨之中。”
——摘编自《名流写真》,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作者:汪兆骞
编辑:周怡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