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灭亡的过程中,有一个人的名字一直被后世人所铭记,他就是袁崇焕。
历来关于袁崇焕是汉奸还是民族英雄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
从现在的资料来看,袁崇焕应该不是叛徒或者汉奸,因为他取得了对后金战争的第一场重大胜利--宁锦大捷。不过在笔者看来袁崇焕虽不是汉奸但也不是民族英雄。袁崇焕他假公济私,将自身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虽不是汉奸却也是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应该被定性为民族罪人。(笔者认为袁崇焕其实和抗战时的韩复榘比较像,虽没有投降叛国,但是私心很重,把自身利益看得比国家利益重)
其实宁锦大捷中,还有一人也是功不可没。就是驻守皮岛的总兵毛文龙,正是他驻守在皮岛与袁崇焕所在的宁远城互为犄角,在满清攻打宁愿时,出兵满清后方进行骚扰牵制,为袁崇焕减轻了很大的压力,促成了宁锦大捷。
自从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之后,明朝和满清进入了一个相持阶段,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皇太极被宁远城和毛文龙的东江根据地两方牵制,特别是东江根据地,没海军也不会造船的皇太极最头疼。
在外部敌人的威胁暂时消退后。进士出身的袁崇焕,展现出了明末文人都有的一种习气——内斗。这时候志得意满,春风得意的袁崇焕不能忍受武举人出身毛文龙与自己分庭抗礼,袁崇焕要将辽东边关所有的权利掌握在自己手中。于是袁崇焕生拉硬拽了一堆理由,在未请示崇祯皇帝的情况下,先斩后奏杀了毛文龙。
有人说袁崇焕杀了毛文龙是为了和皇太极和谈。笔者认为这是站不住脚的。首先袁崇焕的级别这种事他还做不了主。而且明朝的国策“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和亲,不割地”,这个国策已经奉行了几百年,身为重臣的袁崇焕肯定是知道的。这种情况下想要和谈,就必须在军事上对满清再取得几个大的胜利,把满清打怕了,才有可能。如果要执行 这个计划,那么傻毛文龙就不合理了,阵前斩将可是兵家大忌,以袁崇焕的才能不可能没想到这点。所以袁崇焕杀毛文龙不是为了和谈。
可是袁崇焕显然是高估了自己,如果他在杀了毛文龙后可以固守防线不出纰漏,可能崇祯皇帝短时间内也不会把他怎么地。因为毛文龙死了,袁崇焕就成为了崇祯唯一能仰仗的军事家。在已经被杀了一个大帅的形势下,就不能再处死一个,除非崇祯皇帝想自己上战场?因此这种情况崇祯只能忍了!(虽然暂时忍了,但崇祯肯定会记恨袁崇焕)
所以在杀了毛文龙后,袁崇焕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受到了崇祯的夸奖。崇祯几次下旨的言辞,大致总结以来就是说袁督师为国效力,赤胆忠心,为他除掉了一个心腹大患之类种种。
不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袁崇焕有点太自大了。好日子没过几天没了后顾之忧的皇太极也很快的杀到了北京城,虽然袁崇焕在北京成功的将皇太极击退,但袁崇焕的死期也不远了。
很快有言官们的上书谴责袁崇焕,崇祯皇帝遂下令逮捕并审讯袁崇焕。
根据《明史》记载,崇祯杀袁崇焕是中了满清的离间计,但《明史》系清朝所编,满清对这段历史修饰了多少可想而知。
不过就笔者认为,崇祯杀袁崇焕一点没错,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袁崇焕为了争夺并巩固自身的权利,不经请示杀了毛文龙,掌握了整个辽东的军权。却是犯了皇帝的忌讳,殊不知皇帝最喜欢的就是制衡,尤其是对手握兵权的将领,皇帝最害怕他们权利太大,不受掌控甚至造反。袁崇焕这次杀毛文龙夺权的举动到时辽东有袁崇焕和毛文龙两虎相争,变成了袁崇焕一家独大,这不管在哪朝哪代都是早机会的。
二.毛文龙身为平辽将军,并持有尚方宝剑。到这个级别的武将,就连皇帝也要经过三司(最高法院,最高检察)会审才能处死,怎么能被袁崇焕一个军区司令大小的官未经审判就杀了????袁崇焕这次行动,简直就是挑战皇权了,如果其他人都有样学样的话,皇帝还怎么管理天下。
三.满清突破边疆防线,兵锋直指京师。虽然满清选择的突破点不在袁崇焕的防区,但是满清就是从你土城的防区边上过的。满清这么大的军事行动,最为身处一线的高级指挥官袁崇焕他难道就没有收到一点情报吗???
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肯能是以下三种情况:
1. 袁崇焕与满清有勾结
2. 袁崇焕想“挟寇自重”好为自己争取更大的权利
3. 袁崇焕把心思都放到了其他地方(袁崇焕刚杀了毛文龙,忙着消化毛文龙的部队),没有用心办事,结果一个疏忽导致了这次事情。
四.袁崇焕杀了毛文龙,那些不是袁崇焕阵营的将领肯定人人自危,害怕自己那天也被袁崇焕做了。为了安抚辽东边境上那些不属于袁崇焕阵营的将领的心。怕他们为了活命举兵造反,到时候满清乘虚而入就麻烦了。(不过虽然杀了袁崇焕,但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袁崇焕死后不久,就发生了吴桥兵变。这次兵变"是明清鼎革战争中胜负的重要关键之一",对明末清初的政治军事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原来毛文龙的部下孔有德、耿仲明(三藩里耿精忠他爹)、尚可喜纷纷降清,他们帮助满清发展炮兵,解决了满清缺少攻城能力的顽疾,使得明朝与满清的军事科技实力此消彼长,发生了逆转,自此火器再也不是明朝的强项。)
五.袁崇焕的所作所为使得原来的军事重镇东江镇,失去了作用。
满清后方没有了牵制。可以集结全部力量南下。整个辽东的战略态势完全的倒向了满清一边。
六.为了保全皇帝的颜面,必须有人出来承担责任。崇祯皇帝当时刚登记没多久,就被人打倒了首都城下,这对于崇祯皇帝的威望是很大的打击,为了皇帝的颜面这时候必须有人承担责任。而袁崇焕是最合适的人选。
袁崇焕在被下狱关押后,袁督师什么都不解释,因为他知道说了也没用。
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以“通敌叛国罪”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袁崇焕死的时候,被活剐了3543刀,刀刀是大快人心。
袁崇焕这个人虽说不是“汉奸”也不是“叛徒”,但是他因为自己的私心就可以致国家利益而不顾,肆意妄为。他的这种行径使他不但身死更是成为了民族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