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政权交替,又是一波血雨腥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与大明开战,彼时有一名大将率兵抗金,名袁崇焕

袁崇焕在万历四十七年考中进士,开始任朝廷命官。

从福建省的一个小知县做起,到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带兵多次击败努尔哈赤金军的侵犯,袁崇焕并没有在为官这条路上走的多顺利;后来还因为大宦官魏忠贤专断国政,排除异己,不得已辞官回乡

到明思宗朱由检继位后,不得志的袁崇焕才重新得到朝廷重用。

崇祯二年,袁崇焕击退皇太极的兵马,解了京师之围。以为这次终于可以一展抱负,结果又被魏忠贤弹劾,使得皇太极有了喘息机会实施反间计。

崇祯三年,朱由检下令处死了为自己立过汗马功劳的袁崇焕,流放了其家人,抄没家产。

袁崇焕是民族英雄,在现代已经定论,但是在当年,魏忠贤弹劾他私下与清军议和,并让崇祯皇帝信以为真杀了他,还是颇令人唏嘘。

就像抗金英雄岳飞一样,明明是个民族英雄,却依然被皇帝诛杀。

魏忠贤对袁崇焕抗金的弹劾主要有几个方面:他给崇祯许诺“五年平辽”是瞎吹牛,实际根本办不到;

他擅作主张杀死毛文龙对崇祯不忠,并且借此事排除异己,故意制造矛盾;

皇太极能实施反间计,是他的问题,要么和清兵私下勾结,要么是防守失职。

然而,袁崇焕许诺的五年,崇祯并没有给到他这么长的时间就把他杀了

其次,袁崇焕当年是有崇祯御赐的尚方宝剑的,杀毛文龙之事,的确有先斩后奏的权力;

再者,皇太极打进京,即使袁崇焕抵抗不力,有失职之说,也不能证明是魏忠贤的弹劾是事实。

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的时候只有四十六岁,首级被传视九边,目的是为了震慑百姓,通敌的判臣下场是怎样的。

“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侩子手争取,生噉之。侩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膛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止剩一首传视九边。”

这是文人张岱在《石匮书后集》中记载的,袁崇焕被处死时的惨状,是古代一种极具羞辱性的惩罚。

虽无法考证真伪,但还是有人相信张岱没有必要在此事上信口雌黄。

据史料称,袁崇焕的首级被挂在城墙上示众,后来被一个姓佘的人偷回安葬。

可是当1966年,考古学家抢救性发掘袁崇焕的墓葬后,却并未发现他的头颅。当年偷回他头颅安葬的人被认为是袁崇焕曾经的一名手下,他的墓也是这个侍卫给他建的,那为什么墓里没有头颅呢?

难道佘家人一直说谎,让后人被骗了300多年?

这事只有两种可能,当时袁崇焕犯的是通敌罪,如此重罪,悬挂首级示众,无论谁想去偷都是一件难事。而且,当年能如此羞辱袁崇焕,大概也不会让他死后得到安宁,头颅随便找个地方埋了。

也许佘家人根本没有去偷,或者没有偷到;要么就是,偷到了,但是不可能明目张胆安葬一个罪犯,只能偷偷埋在不为人知的地方,然后为他建了一个衣冠冢纪念而已。

无论如何,考古学家挖开的的确是座空墓,但是佘家十几代后人遵守祖训,一直为袁崇焕守墓这么多年的义举确实令人尊敬。

好在乾隆继位后,亲自为袁崇焕翻案平反,说他虽是大清的敌人,但忠肝义胆,后来,袁崇焕的墓才开始有人拜祭。

令佘家人感到高兴的是,1984年,袁崇焕的墓被列为文物进行保护,2002年,袁祠终于得到了修复。

所以,我们现在才能看到一座完美的“明代民族先烈袁崇焕墓”。只是,袁将军的头颅下落何处,依然令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