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米开朗基罗杰作简析
摘要:1475年3月6日晚8时,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斯诞生了一个婴儿,喜欢观察星象的父亲从星座的运行中推断出儿子将是一个“巨人”,变为他起名“米开朗基罗”,因为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巨人就叫米开朗基罗。罗曼罗兰曾赞美米开朗基罗:“历史永远充满着巧合,历史的巧合使他的儿子果真成了世所罕有的艺术巨擘,历史的巧合也赋予他一种‘神圣而痛苦的生涯’。”米开朗基罗后来果然成了艺术界的巨人。
关键词:米开朗基罗;杰作;文艺复兴
一,米开朗基罗的杰作
米开朗基罗的创作继承了前辈们的风格和技巧,表现出平稳而优美的写实技巧,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对人的赞美,彰显人的个性。
早期创作《大卫》。多纳泰罗是文艺复兴初期意大利著名雕塑家,受美第奇家族委托而作《大卫》,表现了大卫取得胜利的时刻,但是从大卫的神态中看不出一点战斗的残酷和血腥的痕迹,而且头颅被包裹着,就像盔甲一样坚不可摧。多纳泰罗作为文艺复兴初期的雕塑杰出代表,不能不说没有对米开朗基罗产生一定的影响,很明显,米开朗基罗在他的《大卫》中融入了更多的独创性,大卫体格雄伟健美,神态勇敢坚强,身体、脸部和肌肉紧张而饱满,体现着外在和内外的全部理想化男性美,青年英雄大卫临危不乱的英勇精神。
辉煌时代创作《垂死的奴隶》。在中世纪的意大利,统治阶级喜欢在自己的陵墓前竖立奴隶来象征王者的权威。这尊雕像就是米开朗基罗为装饰教皇尤里乌斯二世的陵墓而制作的。《垂死的奴隶》也叫《入睡的奴隶》,它与另一座石雕像《被束缚的奴隶》是一对,两座雕像被分别放置在陵墓柱子前的两边。米开朗基罗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将奴隶的形体塑造得优美而又典雅,刀法细腻而流畅,线条起伏分明。不仅蕴藏着艺术家对苦难深重的奴隶的同情,也是米开朗基罗最完美的雕刻作品之一。
晚年时代创作《最后的审判》。米开朗基罗于1535~1541年创作的《最后的审判》是他在西斯延教堂留下的又一副传世杰作。《最后的审判》又叫《末日审判》,是米开朗基罗60多岁时完成的作品。《最后的审判》表现了一个基督教传说:世界最终有一天会毁灭,无论死人还是活人,都要接受基督教的审判,按照每个人善恶表现来分别升入天堂和打入地狱。它将上帝内在的威严展现的淋漓尽致。瓦萨利曾这样评价米开朗基罗的这幅壁画的价值:“这个非常个人的意图,没有别的,而是在于用不同的动态做出典范的,最匀称,人体结构,同时表达热情的运动和安静的精神状态……”
二,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创作与时代
米开朗基罗把《大卫》作为保卫共和国城市的一名青年战士形象来塑造,反映了他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力量,寄托着自己炽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人们仿佛可以看到血液中流淌着勇士奔涌的样貌,目光炯炯,全神贯注,对人体的赞美实际上代表着人们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得到解脱,认识到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力量,这尊雕像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赞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也成为后世艺术家学习雕塑的楷模。在《垂死的奴隶》中,奴隶健壮的身体呈螺旋形强烈得弯曲,似乎拼命挣扎身上的绳索。虽然双手被反绑,但他全身肌肉紧绷,使人感觉有一种无比强大的反抗力量。奴隶高昂着头,紧闭着嘴唇,圆睁着眼镜,眼神中流露出不屈的意志。米开朗基罗作为一位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艺术家,和他的作品一样有着被压抑被束缚的困扰,以及解脱痛苦的渴望和实现理想的要求。摆脱不了为统治者服务的命运,他只能在相对自由的艺术创作中发泄对统治者的不满,寻求精神上的解放。《最后的审判》,这个审判庭上没有慈悲和饶恕,有的只是铁面无情的善恶报应,米开朗基罗还把反动的教皇画到被判罪的一群人中去,让他们准备接受他们地狱的煎熬。基督挥着手臂,命令那群浑身发抖的人走向他们最后的因果报应的地方,少数人上了天堂,绝大部分人下了地狱。这是天堂和地狱无休止的争斗。这是人类的历史,是人类无情命运的象征。米开朗基罗生活的时代,罗马教会内部荒淫无度,但他们却终日虚伪的向人民提倡“贞洁运动”。教会常常是打着上帝博爱的旗号,做着完全与上帝旨意背道而驰的龌龊的事情。米开朗基罗以现实的批判态度,对教会的黑暗反动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他特意把教会奉为神明的基督和圣母的衣服都去掉,正是以此来影射当时的教皇保罗三世和他下边那些无恶不作的大小教士。
三,结语。在漫长的一生中,米开朗基罗还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诗作如同他的造型艺术作品一样雄浑、深沉、粗犷、朴实,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在一首诗中,米开朗基罗曾这样描写自己的个性和作为艺术家的人生:“燃烧着的硫磺般的心,没有向导的灵魂,无法约束炽热的意愿,激情迸发出恼人的傲慢。如果我为艺术而生,从童年起就成为美的牺牲者,应该谴责那使我生而为之效劳的女神。”米开朗基罗继承与创新先人的辉煌成果,实现了数个世纪以来人们追求的理想。尽管有许多缺点,他仍然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术家。罗斯金说:“最伟大的艺术家”,是因为“他的作品中表现最多最伟大的概念”,即“训练并提升的心智的最高天赋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