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上丝绸之路上璀璨的佛教文化
而除陆上丝绸之路外
始于秦汉的海上丝绸之路也不容忽视
这条路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点
经东南亚、南亚又经非洲到达欧洲
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上
佛法在不断地传播与发扬
它承载的佛教故事依旧精彩
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这一期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佛教城市
看福州、泉州、吉隆坡这三座城市
是如何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的?
■福州
福州鼓山涌泉寺
○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在哪里?
2000年前,中国通向东南亚、日本的商船正是从福州启航。
两汉时期,福州东冶港始终是中原四大对外港口之一,是中国至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
福州鼓山涌泉寺
福州,是海上丝绸之路持续时间最长的始发港之一。三国时期,虽然海岸线不断东移、南移,但福州港依旧繁荣,是中国至日本、菲律宾最重要港口。
唐代时福州港非常繁荣,除了有与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传统航线外,还开辟了新罗(韩国)航线、三佛齐航线(当时的东南亚强国,领土包括了苏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岛)、印度航线、大食航线(阿拉伯帝国),福州城呈现“万国之梯航竞集”的盛况。
福州鼓山涌泉寺
此时,由于入唐的海外人士日益增多,其中不少人出自各种原因在福州定居,成为侨民,各国文化源源不断涌入福州,此地形成中外文化交往的又一高潮。
由于外国僧人频频来到福州,中唐之后,福州的寺院常常被官方用作接待各国来闽僧人之会所。
福州鼓山涌泉寺
宋代以后,佛教在印度逐渐衰落,但在中国却越来越兴盛,其中福建佛教全国最为昌盛。
福州畅通的海外航线,使不少外国僧人跨海前来。其中,因为福州是直航日本最重要的口岸,所以日本僧人前来福州求法者数不胜数。
■泉州
泉州开元寺东塔
○ 见证海上丝路的兴衰与没落
海上丝绸之路促使了泉州的兴起,而泉州的兴衰又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盛并走向没落的历史。
泉州地处闽南,背山面海,是中国开发较晚的区域,在这样一个社会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的地域里,多宗教文化得以共存。
莆田广化寺
许多外来如闽的移民参与了佛教的传播和寺庙的修建,如莆田广化寺,在梁、陈年间莆阳郑氏入莆始祖郑露舍宅所建。
而闽南佛教的兴盛主要是在唐末的五代时期,清代刘国光在《长汀县志》中也提出:“佛入中华,自汉始,佛入闽省,自五代始”佛、道二教在闽南民间社会的兴盛,为闽南民间信仰体系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闽南的民间信仰也从儒释道中,吸收了某些仪式和祭祀理论,逐渐完善了民间信仰体系。
泉州开元寺
泉州移民文化则为泉州带来了诸多宗教文化,从早期的神仙方士,到后来的佛道文化,还有民间信仰体系对于佛道文化的借鉴吸收,无不证明泉州多宗教文化共存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
■吉隆坡
○ 移民路上需要信仰
佛教自汉明帝时传人中国之后,对於中土的文化艺术习俗文学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对於普罗大众的信仰有了牢不可破的感染。
华人移居海外为时已久,但较大规模的移民活动是始於17世纪,到了19世纪中叶以后才出现了巨大的移民潮。
当年渡海南航的先民面对著浩瀚茫茫的大海,船只简陋,孤帆远渡,天有不测的风云,海有不测的巨浪,因此许多人在出海便祭拜天后祈求天后保佑一帆风顺,平安到达彼岸。
移民到马来西亚的土地上,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事物、新的挑战,除了本身要力求自保之外, 同时他们也希望能在困境时得到神明菩萨的庇佑。
上岸落脚之后,先求安身温饱,继则安奉观音和关帝,这种宗教行为普遍地流行於初时南来的先民。
这是为什么呢?
初民抵达远方,面临不可知的命运,时有不测的灾难,生命财产随时都有丧失的危险。在无助的困境中,惟有祈求观世音菩萨的保佑。
所以移民后的华人团体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景象。
期初他们只是在极其简陋的屋子里安奉观世音菩萨,到了物质条件较好的时期便设立庙宇供奉观世音菩萨。
这种供奉观世音菩萨的行为,敬仰观世音菩萨的情怀,更偏向于民间信仰的佛教。因为那时的初民信徒,只知佛菩萨的愿力,拜之会有灵应,求之可以得助,但却对佛法的深意领悟的却并不是十分深刻。
“一带一路”上的佛教文化
△点击黄色字体,回顾精彩内容
编辑 | 伊豆
设计 | 梦轩
图片 | 网络
责编 | 明月
图文皆来源于上海玉佛禅寺,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