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夫人是岭南一带特别粤西地区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她的历史功德和高尚风范是留存于后世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在茂名,纪念冼夫人,弘扬冼夫人精神,已渐成人们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冼太庙作为冼夫人精神的物化载体,在高州、电白等地均有,尤其在高州,历史悠久的冼太庙便有三座,其中,位于长坡镇的旧城冼太庙因兴建年代最早,且历朝历代均是高州地区对冼夫人最官方的祭祀活动场所,因而有“中华第一冼太庙”之称。近日,省政府公布了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茂名有9个单位入选,旧城冼太庙便是其中之一。


  历史悠久,有“中华第一冼太庙”之称

  近日,记者前往探访了历史悠久的旧城冼太庙。步入旧城村,一股古朴气息迎面而来,旧电白古城遗址正是在此处。现存旧城村旧电白古城遗址总面积20万平方米,内外城呈“回”字形布局,两重城墙,两重护城河。

  旧城冼太庙位于旧电白城遗址内城东北角,门前建设有“冼夫人文化园”,一侧为旧城村体育文化广场和公共服务中心,与旧城冼太庙共同形成旧城村最大的公共活动场所和精神核心。

  在庙内参观时,负责庙里日常管理事务的村民冯伯一再自豪地向记者说道:“旧城冼太庙历史最悠久!”相传,旧城冼太庙始建于隋,有说法称其是国内起建时间最早的冼太庙。日久而废,明代嘉靖二十六年仿旧址重建,清同治年间两次重修,清代经同治皇帝钦定“慈佑”封号匾额赐于旧城冼太庙。另根据史料记载,旧城是南北朝至唐初冼夫人及其家族的主要活动范围,冼夫人的主要历史贡献与旧城有着密切渊源。这些都决定了旧城冼太庙的重要历史意义,故其向有“中华第一冼太庙”之称。

  冯伯告诉记者,当地群众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集资修复旧城冼太庙第一进。他说,村民们都很珍惜爱护旧城冼太庙,从不有丝毫破坏举动。


  风格独特,保留了精美古建筑艺术

  据介绍,旧城冼太庙总建筑面积660平方米,通进深41.5米,总体布局大致沿南北中轴线分布,依次为前殿、中殿、正殿组成的两进院落式建筑群组,各进之间有回廊连接形成天井,由南向北屋脊逐进抬高。建筑为砖木混合结构,三座均为硬山顶,屋顶和人字山墙装饰有精美脊饰和彩画。

  走近前殿,可看到门前有一对石狮,造型壮健,神态威猛。门屋总面阔五间19.5米,均向前出檐以石柱支承,石柱用八角形石鼓式柱础。大门正上方阴刻“冼太庙”牌匾,门两侧有对联,上联“威镇边疆流芳百世”,下联“恩施嶺表纲目三书”。檐底绘八仙过海等民间故事彩画,色彩艳丽,形象生动。屋顶正脊两端为夔龙纹脊饰,正中有宝顶,山面人字山墙从屋面升起,两端上翘。

  进入门屋为第一进院落,空间开敞,中心置一香炉供来访者上香祭拜。两侧连廊用墙壁分隔各间,墙壁上大拱形门洞使各间相连。廊内置旧城墙砖、冼氏冯氏家族世系简表和捐资碑刻等物。

  中殿为敞厅形式,前后出廊以石柱支承,石柱用方形柱础。面阔三间,各间以墙壁分隔,墙壁上用一大两小共三个拱形门洞相连,明间正中高挂清代同治皇帝所赐“慈佑”封号牌匾,正脊下与隔墙交界处有方形彩画装饰;尽间墙壁上绘大幅以冼太事迹为主题的彩画装饰,一侧镶嵌同治时期重修碑刻一通。正脊雕有人物山水灰塑图案,人字山墙从屋面升起两端上翘,翘起作凤尾伸展蜷曲状。

  正殿前的第二进院落较小,两侧连廊和正殿均用石柱支承出檐。建筑面阔三间,殿内明间正中供奉冼夫人塑像。屋脊在三座殿中高度最高、形制最高,正脊饰有生动的双龙戏珠等灰塑艺术品,极具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

  文物众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上面所说“双龙戏珠”灰塑艺术品,展示了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据称是我国建造历史最早、保存最完好的仅存二个“双龙戏珠”图之一,是珍贵的文物建筑资料。此外,庙内还刻有各种花草、鸟兽、人物等,并有独木鼓、古青铜大钟等一批古老文物。

  进入庙内参观时,村民冯伯就提醒记者说,一定要看看那对“俚人铜鼓”。“这两个鼓是一对的,分一公一母。声音比较沉的是公的,声音比较清脆的就是母的。”冯伯说道。旁边一个刀架也有历史故事。据称,当年冼夫人打胜仗回来后,举行庆功会杀牛宰羊时,便把牛头挂在上面,由最大功劳的将士把牛头取下,作为对他的奖励,表示功劳最高。这也是冼夫人治国理政才能的一个体现。现在旧城村还延续了一个节气“当刂牛会”,在每年的农历11月26日会举办一些活动并当刂牛,以此来纪念冼夫人。庙内还有一样很具特色的文物“俚人皮鼓”,是由一根香樟木挖空而成,是俚人文化的象征。相传这个鼓建在庙时就有了,后来被群众收藏,冼夫人庙重建之后,群众就捐了出来,然后一直存放在这里。


  此外,庙内还陈列了形象生动的人物和龙凤木雕,以及诸多出土文物,如陈仓米、刻字砖、兽面门砧、莲花纹瓦当等,均极具历史文化价值。

  来源:文/茂名晚报记者刘锋兰 图/茂名晚报记者李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