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钟的短视频荟萃着锦绣中华的高光时刻,1小时16分的完整版音乐会则充分展现着56民族共饮江河水的深情厚谊,在“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暨第22届“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上海文化周期间,上海民族乐团以一台线上版节目《锦绣中华·共饮江河水》惊艳了网友,乘着北京冬奥会的东风,全球观众都可以跨越国别和语言的界限,感受中华民族异彩纷呈的文化魅力。

图说:《锦绣中华·共饮江河水》演出现场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下同)

描绘音画诗篇


雪域云端的净土天籁、彩云之南的绿雾金风、大漠丝路的灿烂云霞……这台音乐会让观众在赏乐的同时还可以“观”景,藏族传统乐器扎木念、云贵高原的月琴芦笙、新疆的弹布尔,与竹笛、马林巴、笙、琵琶等乐器交融对话。配合多媒体影像与音乐语言的交融呼应,带来“移步换景、身临其境”的视听体验。

竹笛、扎木念与乐队作品《江源弦歌》带着线上观众从三江源头出发,走过彝族四弦琴、马林巴与弹拨乐队作品《彩云悠悠》里描绘的彩云之南,又来到笙与乐队《红土花开》呈现的山清水秀的苗家村寨。伴随着二胡、马头琴与乐队《草原牧歌》、琵琶、弹布尔与乐队作品《天山意象》、人声与乐队作品《雪域吉祥》风格鲜明的旋律,展现出内蒙古、新疆、西藏的浓郁民族风情。

民族管弦乐《楚风颂歌》中出现的编钟让海内外网友震撼不已,这是上海民族乐团的镇团之宝——一套高水准的曾侯乙编钟,历史的回响展现出荆楚大地的历史风华和激荡情怀。尾声,各民族音乐家联手带来的民乐版《再唱山歌给党听》,节奏越来越快,情绪越来越激昂,即使未临现场,也能在网络另一端心潮澎湃。

立足共同家园


为什么会选送这样一台节目进上海文化周?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感慨:“这台作品融入了我们对各民族的情感,把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体现到音乐之中。在全国齐心防疫抗疫的当下,我们向世界展现的不仅仅是音乐,更是中国各民族团结携手、砥砺并肩的信念和力量。期待这台作品能为北京冬奥会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这台《锦绣中华·共饮江河水》不仅是上海民乐人打造的一部原创精品,也是上海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各民族文化创新交融的最新成果,去年9月曾代表上海获得了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圆梦奖“最佳剧目奖”。

此次根据冬奥会展演的相关要求,民乐团在海报设计和视频剪辑上都分别进行了修改与调整,突出大美音画的艺术意境,传递多民族文化交融汇聚而成的浓浓中华情。短视频和完整演出的双版本全网发布,更是让各渠道的观众都提前感受到了即将进入冬奥时间的节庆气氛。

能够参与艺术节之中,为北京冬奥会助一份力、让世界听到国乐之音织就的美好愿景,上海民族乐团的工作人员们都感到十分激动与自豪。演奏家们也在与少数民族演奏家的合作学习中,深刻体悟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了解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奏响民族大团结的和谐乐章,用海派民乐献礼北京冬奥。(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