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核定,
在番禺区辖内
一共有13个红色革命遗址。
对全区现有红色资源
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分析,
进一步做好规划开发、
宣传推介和管理服务,
科学规划好、保护修缮好、
开发利用好全区红色资源,
让广州番禺的红色资源宝藏焕发新的生命力
是今年区委宣传部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下面,
让我们一起走进番禺区这些“红色景区”,
聆听先辈革命故事,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
中共番禺县工委旧址
——松露小学
中共番禺县委旧址(松露小学)位于石碁镇塱边村东约大街1号。始建于1927年,现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该所小学是禺南最早开办的公立小学之一,占地面积2023平方米。
塱边村松露小学现为番禺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9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2017年被评为广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该校对研究近代当地教育和番禺近代红色革命历史都具有重要的实物价值。
番禺人民英雄纪念碑
番禺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番禺区市桥镇星海公园内东北部的小山丘上。
纪念碑坐北向南。碑前砌筑混凝土的上山通道,长约65米,其中建有横长20米、深宽5.5米的平台两处,共有6组台阶,逐级上升,到碑座主平台约高出地面5至6米。路边两侧广植四季花木,给人幽静深邃崇高的感觉。
原“番禺县人民英雄烈士纪念碑”建于市桥大沙地,是1951年所建。现为方便群众纪念革命先烈,于1988年拆除原碑,重新设计,迁建于星海公园。建筑完好,是番禺地区爱国主义教育阵地。
植地庄抗日纪念公园
植地庄抗日纪念公园位于南村镇里仁洞村植地庄外的挞沙岗上。
植地庄抗日战斗烈士纪念碑原碑立于1956年10月13日,是番禺县人民委员会为纪念1944年7月26日在植地庄抗击侵华日军而牺牲的广游二支队新编第二大队大队长卫国尧及战士48人修建的墓。
现在的纪念碑为1992年重建。植地庄战斗烈士墓位于植地庄抗日纪念公园内,与纪念碑同为一组建筑。
广游二支队独立一中队队部旧址
——陈氏祖祠
广游二支队独立一中队队部旧址——陈氏祖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福涌村涌边自然村内。据门匾题款及祠内石匾可知,清同治九年(1870)、光绪丙申年(1896)均有重修。
该祠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两进,面积509.91平方米。祠堂内存有圣旨匾一块,清代官职牌匾多块,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该祠堂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其曾经在抗日战争期间作为广游二支队独立第一中队的队部。
粤赣湘边纵队解放番禺的茭塘登陆点
——茭塘东村文武庙
茭塘东文武庙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茭塘东村蒲江大道。
该庙始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咸丰十一年(1861)重修,光绪十八年(1892)迁建至该址,1988年再次重修。坐西向东,三间三进,总面阔11.54米,总进深17.4米,占地面积为254.41平方米。该庙不仅具有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还曾是解放番禺时解放军的登陆点,有一定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2010年11月,公布为番禺区文物保护单位。
广游二支队驻地旧址
——黎氏宗祠
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支队一个重要驻地是市桥街丹山村北正大街5号的黎氏宗祠。
丹山村邻近沙头,地处南村、钟村、沙头、沙湾、石碁等地的交通路口,是市桥至广州的陆路要冲。黎氏宗祠为二进一天井,双隅青砖,木梁柱,石库门式建筑。始建于清同治乙丑年(1865)。现已重建,基本保留原建筑面貌,为村民文化活动中心。
广游二支队司令部旧址
——潘氏宗祠
广游二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沙湾镇石涌村下坊街村口处一座二进一天井的旧祠堂内,名“潘氏宗祠”,原址在上街北面。
在1938年至1940年间,广游二支队曾在此地(以及潘光联祖厅,当时两间相通并有厨房,以便潘氏族人拜祖及喜庆之用)建立司令部及驻守部队,开展抗日革命斗争,成为远近闻名的抗日根据地。1943年迁来此地重建。
大岭革命烈士纪念亭
大岭革命烈士纪念亭位于石楼镇大岭村大岭小学前的小山丘上,1996年12月建造。
亭为方形建筑,顶部四周为黄色琉璃瓦,亭中竖一石碑,碑上阴刻隶书“大岭革命烈士纪念亭说明”,记述大岭村人民在中共领导下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史迹及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名录。
为缅怀为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烈士,石楼镇政府、大岭村民委员会于1996年修建大岭革命烈士纪念亭。2008年7月大岭革命烈士纪念亭被确定为番禺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粤赣湘边纵队番禺独立团团部旧址
——容菴梁公祠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番禺独立团于1949年9月20日组建成立,团长郑吉、政治委员周健夫、政治处主任廖安,团部设在番禺石碁塱边村容庵梁公祠。现旧址所在的祠堂为石碁塱边村使用,建筑尚完好。
新造“二一八”抗战烈士纪念碑
新造“二一八”抗战烈士纪念碑位于新造镇秀发村公路旁。
纪念碑是为纪念1945年3月31日(农历二月十八),新造八坊人民抗日自卫大队在抗击伪军“大扫荡”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纪念碑是砖石水泥结构,左右有柏树两株,周围占地约50平方米,碑为新造的“礼园治安联防大会”于1948年3月所立,现在保留基本完好。原碑建在镇区今广东省粮食二仓院内,修建粮仓时迁建现址。
二支队禺南武工队成立地旧址
——纯菴区公祠
二支队禺南武装工作队(简称“禺南武工队”)是中共禺南特派员直接领导的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队伍,1947年12月在会江村成立,旧址设在会江村纯庵区公祠。
禺南武工队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夯实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番禺独立团的战斗根基。纯庵区公祠建于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距今183年。该建筑深两进,中一天井两连廊,坐南朝北,门前一地坪约100平方米,由“区耕学”二十二传孙区奕丛等发起建祠,以纪念二十传人“区纯庵”。
经多次修葺,解放后一直为会江四队队址及仓库,其偏厅曾作村夜校,现已拆。2001年,会江村出资重修区公祠,开辟成为老人活动中心、“会江乐社私伙局”活动基地,现状较为完好。
黎炎孟烈士故居
黎炎孟烈士故居位于新造镇秀发村得月街3巷5号,建于清代末期。为三间两廊砖、木结构的房屋。坐西向东,面阔10米,建筑面积约96.31平方米。
硬山顶,灰塑龙船瓦脊 ,镬耳封火山墙,青砖石脚墙,黎炎孟烈士故居大门设于左廊,花岗岩石门夹。左廊墙上有砖雕花窗做工精细;正屋中为厅,两侧为房;厅后有一座红木神龛,雕花精美;厅门与大门趟栊均为红木制造。室内地面铺阶砖。厅前为天井,用花岗岩条石铺筑。天井看墙上方有砖雕花鸟装饰,图案精美。天井内有圆形水井一口,井沿、井台铺花岗岩条石。
何小静、何虹烈士故居
何小静、何虹烈士故居位于番禺沙湾镇北村官巷里骏兴门巷(又称大马巷)横5巷5号。
该故居深13米,宽12.4米,座西向东,大门口向北,为三间两廊式砖木结构的普通平房,是沙湾乡中最早的西医何璧若住所。
何小静、何虹均是何璧若的女儿,何小静兄弟姐妹七人,何小静排行第四,何虹排行第六。故居厅前有对朝,中隔天井,植有花草。厅左右两侧,各有1房间,左侧房是烈士出生处。现尚保存有烈士照片和少年时使用过的桌椅等遗物。故居基本保持原貌,现由亲人居住。
13个红色革命遗址,
每一个都有一段“红色故事”,
每一个都带有历史的烙印。
走近、了解红色革命遗址
聆听她们背后的故事,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传承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来源:番禺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