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坊七巷不仅仅是三条“坊”和七条“巷”,还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南后街。

南后街北起杨桥路口,南至吉庇路及澳门桥,全长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内“三坊七巷”的中轴。它是从福州三坊七巷兴起至民国期间主要的商业街,由北到南路面商贾云集。

清至民国间,南后街上曾有四家当铺。

现作为三坊七巷美术馆,这里集中展示三坊七巷近代名人如林则徐、郭柏荫、严复、沈葆帧、林纾等名人字画。

董执谊故居

董执谊(1863-1942年)出身书香门第。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举人,出任盐官、咨议局议员。他专心治学,喜藏书。在南后街开设过“味芸庐”书坊,主营地方文献和书籍。他一生最重要的功绩是修订、刊行了《闽都别记》。

叶氏民居

该博物苑由叶氏故居改建而来

辛亥革命黄花岗烈士林觉民考试时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投笔离开考场,有一位考官看到林觉民的背影,不禁脱口而出:“亡大清者,必此人也”。这个考官就是叶氏民居的主人叶在琦。

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原为民国海军总司令蓝建枢故居。

蓝建枢故居位于吉庇巷北侧西口94号和南后街东侧南口6号。吉庇路、南后街均开大门。

“闽都民俗文化大观园”就建在蓝建枢故居内。里面展示着许多民间珍贵艺术珍品。

南后街还有闽剧、寿山石雕、脱胎漆器、牛角梳、纸伞和软木画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脱胎漆器、牛角梳、纸伞被称为“福州三宝”。

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寿山石雕与脱胎漆器、软木画被誉为“榕城三绝”。

南后街不仅有传统老店,还有新面孔的出现,给传统的南后街注入了现代化的因素。

北口靠近南后街牌坊有一个亭子,供人们休息。

整个街区内,石板铺地。

听文儒坊遇到的那位大姐说,她小的时候南后街曾经有做伞的和卖花布鞋的。那时的南后街没有这么宽,两边的榕树长的很大,东西两边的树连在一起,下小雨的时候都不用撑伞。

福州美食——

佛跳墙

同利肉燕

大福星鱼丸

三坊七巷不但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其建筑艺术参考价值也是当今世界少有。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独具特色。

其中最特别的要属马鞍墙了,马鞍墙是曲线形的,两侧对称,

墙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这里独特的墙头风貌。

三坊七巷在建筑装饰方面最有特色的要数对门窗扇的雕饰,其窗棂制作之精致,镶嵌的木雕之华美,是其他省份居民难以企及的。

巷道、门边、巷角绿植点缀,清新秀雅。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是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

三坊七巷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拆迁建设后仅存下来的一部分,也是来福州旅行绝不能错过的景点,它被称为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

三坊七巷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项9处,其它各级文物19处,保护历史建筑131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

2006年,三坊七巷与朱紫坊一起以“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的名义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6月10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

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古建筑遗存,是“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