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县,地处福建省漳州西南部,毗邻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与闽粤两省八县毗邻,素有“八县通衢”之称。是福建省重点侨乡之一,也是台胞的重要祖籍地。是原中央苏区县、省重点老区县。
素有“五江之源”的平和县,一如它的县名,披挂着69.8%的森林覆盖率,平和地存在于厦门和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
说到平和,至少先说到两个人。一个是王阳明,这位“明朝第一人”,明朝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因为他奏请设立了平和县,被誉为“平和之父”。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开始,因为王阳明,中国的版图就多了一个叫“平和县”的名字。
“我是漳州府平和县人”、“我的家乡是天底下最美的地方”,说这句话的人叫林语堂,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大师,他闲适、幽默、平和、快乐,毕生把自己的家乡平和放置在漂泊的行囊,眷念回望。平和于他,不仅仅是家乡区域的概念,更是一种创作风格,一种人格修养,一种精神境界,一种人生高度。
林语堂出生的时间离我们比较近。 1895年10月10日,林语堂诞生于平和的坂仔镇,当年的故居还在。林语堂在此度过美好的童年时代,接受启蒙教育,直到10岁前往厦门读书,每年假期都回到平和。 林语堂从平和出发,渐行渐远,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或许他是一只风筝,摇曳苍穹,但无论多高多远,故乡平和就是风筝这头的坠子,紧紧地拉扯着他。
“我经常思念起自己儿时常去的河边,听河水流荡的声音,仰望高山,看山顶云彩的变幻。”林语堂对家乡的山色始终念念不忘,并感念“如果我有一些健全的观念和简朴的思想,那完全得之于闽南坂仔之秀美的山陵”,坂仔的青山深入到林语堂的血液之中,让他会爱真、爱美,相信简朴的生活与高尚的思想,“促少年孩子的梦想及幻想”,造就了他的高地人生观。林语堂曾经说过“十尖石起时入梦,为学养性全在兹”,这,应该是林语堂对家乡平和青山的最高礼赞。
平和是个多山的县份,令林语堂念念不忘的平和青山,在平和境内连绵起伏,层层叠叠,最为著名的有几座:灵通山、大芹山、太极峰、三平。
灵通山有“闽南第一名山”之誉,有七峰、十寺(岩)、十八景。山石相连,巨石累累,山峰千姿百态,以险、奇、峻、秀扬名天下。灵通虽奇秀,“然以僻在遐荒,舟车修阻,瓢鼓限于鱼津,冠盖回于雁翼,徒为樵夫竖指顾动色,虽在乡邑之内,无复知之者。” “与黄山相似,当无不及,或有过之”,这是曾在灵通山崖之间隐居读书的明朝黄道周所写的《梁峰二山赋》中的几句。灵通山,留下黄道周、徐霞客、林釬、陈天定等诸多文人墨客飘逸的身影。
灵通岩
大芹山灵通山与大芹山遥相对望。大芹山为“闽南第一高峰”,以主峰1544.8米的海拔高度傲立,主峰周边有15座高山,云雾浸染的茶叶有着别样的芬芳。太极峰则是在平和最早的县城南胜境内,峰顶石头千姿百态,仿佛天然的盆景园。临近峰顶处的巨石,由天地会创始人万五道宗勒石的“太极峰”三个字弥漫而出众多的信息,颇有风云变幻的感觉。而朝圣圣地三平寺,在风景极佳的山谷里,古时曾有过八大胜景,流泉飞瀑,绿树山花,更重要的是,因为三平祖师,三平成为闽粤、东南亚关注的焦点,三平祖师文化园、如意谷等等让三平扬名海内外。
林语堂从坂仔出发,顺着曼妙的西溪航道前往厦门求学,给十二三岁的林语堂留下毕生难忘的种种意象,连连赞叹。“乐何如之!美何如之!”让林语堂“两岸看不绝山景、禾田,与乎村落农家。”里面有平和琯溪蜜柚和白芽奇兰茶,还有走向世界的克拉克瓷等等。“凡人幼年所闻歌调,所见景色,所食之味,所嗅花香,类皆沁人心脾,在血脉中循环,每每触景生情,不能自己。”故乡之味,留给林语堂的不仅仅是记忆,更是生命的密码,是根的所在。让林语堂念念不忘的平和,是一个足以让世界目光定格的地方。(来源:柚乡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