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丰源先生,祖籍广东潮阳,泰国国师、潮籍侨领、泰国(钦赐)淡浮院院长,法号淡浮大师,是泰国官方和民间都敬称的“郭仙”。
郭丰源在世时是泰国皇帝蒲美蓬的顾问,受皇帝礼遇和极高规格对待。这张照片显示泰国皇帝搀扶郭丰源大师,上有签字和印鉴,极为珍贵。
1922年,郭丰源先生出生于泰国穷苦的华人家庭,3岁那年随母亲回到祖籍地广东潮阳县。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那年郭丰源刚满15岁,战火很快就烧到了大陆东南沿海,母亲只得带著他返回泰国曼谷谋生。在海外70年多的时间,他刻苦自学,事业有成;他道德高尚,将弃欲守静、淡泊名利、浮云流水、助人为乐奉为人生宗旨;热心公益,频有善举,深得泰国皇室和平民的敬重。郭老身材高大魁伟,慈眉善目,仙风道骨,慈祥中带有一种肃穆不可侵犯的威严,令人见而肃起敬。“今生淡浮无二心,天下华人盼一统”,这副淡浮院的对联正是郭丰源的心声。郭老从家庭变化、国家兴衰中探索出民族富强昌盛必须大团结的道理:“我从来不拜神,淡浮院也没有设立香火。我是不迷信的,而是讲究科学讲究真理的。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创历史,毛泽东最大功绩是搬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铲除封建根子好。淡浮院宣扬的是宗教一体,民族大团结,华人一统。”
1988年,泰王为了表彰他的贡献,决定赐他一块土地建造私家别墅。但是他不愿意独自享用,他向泰王提出,要建就建一个象征华人大团结的华夏文物院。他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文化是永远的,做文化是最有意义的事,是最大的事业。”泰王对郭丰源的建议十分赞赏,并钦赐“淡浮院”馆名,建成“泰王钦赐淡浮院”,收藏和展示中华民族珍贵文物,藉以弘扬中华文化,沟通两岸关系,促进中泰友好,台湾的知名人士也送来字画和文献,香港的华人也送来一批古董和艺术品。
泰王钦赐淡浮院
1993年,郭老用4年时间,花三亿余泰铢将位于泰国芭提雅宗天区的淡浮院建成后,秉着弘扬中华文化、沟通两岸关系,推动祖国早日和平统一的宗旨,千方百计收藏和展示中华民族的珍贵文物以及泰中友好的史料。同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从全国各地征集国宝铜车马、兵马俑以及编钟、皇帝宝座、青铜器陶器、石雕12生肖、浑天仪、地动仪、兵马俑坑沙盘、万里长城沙盘、郭煌壁画、故宫藏画、《孔子六艺图》瓷砖画、《四大发明》瓷砖画、地毯以及数十位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作品等珍贵文物、展品共328件,赠送给泰王国淡浮院永久陈列。随后,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广东省政协也分别向淡浮院赠送中国著名书画家作品18幅和23幅。泰国淡浮院是郭丰源先生设计和创建的,建设资金全部由其发动华人捐助,并以全体泰国华人的名义,呈献泰王普密蓬陛下作为60岁寿辰的寿礼。泰王在此布一静室,悟道参禅,共探民族兴衰道理。淡浮院虽说是寺院,但实际上是一座博物馆。院中陈列着中国政府赠送的珍贵文物数百件,还有大量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淡浮院设计考究,雕龙绘凤,金碧辉煌,实为一座艺术宝库,每天前往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增进中泰的文化交流。
中国文化部赠送文物礼品给泰国淡浮院函件
1994年底,担任过省委宣传部长、省委书记等领导职务和广东省政协书画艺术交流促进会会长的吴南生一行应邀赴泰国访问,期间,他们到淡浮院参观并会见郭丰源先生。郭先生表达了希望院内展有广东名家书画作品的想法。
1995年8月10日,怀着一颗爱国爱乡的赤诚之心,为增强中泰友好,弘扬中华文化,郭老决意在家乡也兴建一座淡浮院,他来到潮汕,亲自为大陆的淡浮院选择院址,跑遍了整个潮汕地区,最后选中离潮州市八里地的砚峰山作为潮州淡浮院的院址。这里属省级森林公园,群山环抱,面对韩江湘子桥,绿水青山,古树成林,堪称宝地。商定由广东省政协书画艺术交流促进会与泰王钦赐淡浮院合作在淡浮院内筹建中国历代书法碑林,吴南生亲自担任总策划,聘请我国著名书法家、国学大师启功、饶宗颐为碑林筹委会顾问。
1995年11月25日,郭丰源先生出席在广东国际大酒店隆重举行的捐赠仪式,接受由吴南生邀请的广东书画名家挥毫创作的23幅书画赠品。
1996年11月23日,潮州淡浮院举行了奠基仪式。在郭老的带动下,许多海内外潮籍人士慷慨捐资,很快就筹集了首期工程费4000多万元,众多海内外潮人总计捐资筹款一亿二千万元。
1999年春,潮州淡浮院首期工程竣工并对外开放,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亲临参观。同年10月,郭老将淡浮院珍藏的部分名家书画作品送到汕头博物馆展览,在潮汕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2002年3月31日,潮州淡浮院二期工程开工。参加二期工程奠基仪式的有不少中泰两国的知名人士,其中有:泰国御秘书长素密博士、泰国原三军最高统帅威洛上将、泰国驻中国大使、中国驻泰国大使、国家司法部原部长邹瑜,以及潮州市的领导等。同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又向淡浮院赠送了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密档原件钤红印鉴的清代皇帝25方宝玺之总谱——国家级文物珍藏品《清代皇帝宝玺印谱》。与此同时,台湾也赠送了一批珍贵文物,供淡浮院永久陈列。一座集中展示中华民族珍贵文物的淡浮院,就这样耀眼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淡浮院从此成为泰国以至全世界著名的品位很高的旅游点。
潮州淡浮院
2003年6月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视察了潮州淡浮院。视察结束的时候,他高兴地说:“想不到潮州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看了淡浮院,深受教育,这是一块宝地。” 同年7月4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卢瑞华视察潮州淡浮院时褒奖有嘉,并题词“淡浮托起砚峰景。”同年7月26日,世界汉学泰斗饶宗颐先生在考察潮州淡浮院的建设情况后,欣然题词:“综鞶帨於遥年”,对潮州淡浮院作出了最高评价。潮州这个文化名城因这座淡浮院而增添文化底蕴,广东文化大省的建设也因它而增加了内涵。
2003年8月22日,郭丰源先生仙逝,泰中两国的朋友尤其是文化界的朋友无不感到惋惜和悲恸。泰国朝野用各种方式表示悼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广东潮州、汕头等地的领导纷纷发出唁电,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官员为郭老送行,文化参赞秦裕森还亲自为郭老盖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泰王国大使晏廷爱先生在悼念郭丰源先生时说:“郭丰源先生亲手建造泰国淡浮院,之后,又在先生的祖籍潮州建造了一座潮州淡浮院,两院风格不一,但院内都荟萃中泰文化,展示历史文物,为促进中泰文化交流、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发挥了重要作用。令人敬佩的是,郭老先生身在海外,仍心系中国和和平统一大业。淡浮院正像丰碑,记载着郭老先生以其毕生精力为发展中泰友谊所创建的不朽历史业绩,并将永远矗立在所有敬仰、怀念郭老先生的人们心中。”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刘德有也说:“郭丰源先生一直与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他的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合作者,使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个好朋友。”
对于郭丰源先生来说,矗立在泰国和中国的两座淡浮院,就是两座高耸入云的丰碑。这两座丰碑上面,镌刻着金光闪闪的14个大字:“中泰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郭丰源”。这14个大字,也印入了中泰两国人民的心田。安息吧!郭老,中泰两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您!中泰两国人民将再接再厉,继续完成您未竟的伟大事业!您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将后继有人!
泰国淡浮院
到泰国帕塔亚旅游,可别忘了去观赏艺术之宫——淡浮院。淡浮院是由一位泰国知名度很高的星相术士郭丰源先生倡议并出巨资兴建的。
淡浮院坐落在泰国海滨名城帕塔亚东部,占地 1 公顷多。整体建筑为中国传统殿堂风格,汇建筑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园林艺术于一体,显得金碧辉煌,高雅宏伟。
淡浮院大门门楼上塑有“钦赐淡浮院”几个金色大字,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所题。门前有一对气势非凡的石狮子,是中国政府赠送的,重2.2万公斤。两扇大铁门,嵌有显眼的道家太极图。门柱两壁是圆形彩龙浮雕。离远就望见正殿屋脊上的福、禄、寿三尊雕塑,象征三星高照。
门楼进去是宽阔的广场,四周摆放着各种各色的石雕和造型各异的大小盆景。一边是中式的十二生肖群雕,一边是现代派的西洋雕塑。
殿堂正面有三个拱门,东门称“东山”,西门称“西海”,中门上方有泰文和中文的“淡浮堂”金色大字,中文为著名书法家启功所题。殿堂内每层的正面以及大小门额上,都有大大小小的门匾。淡浮堂内有一幅巨大的千手观音壁画,壁画左右分别挂着国王和王后的立姿玉照。侧前方放置中国文化部赠送的龙车凤辇,均为铜车实物。侧面墙上的巨幅壁画左为“西天取经”,右为“八仙过海”。
万寿厅是供奉至尊的地方,两边各有金龙盘柱,金光耀眼,被称作“二龙护驾”。万寿厅的两侧墙上,左为泰国一至四世皇,右为五至八世皇。正面墙上九条金龙相互盘绕,为曼谷王朝第九世的象征。九条龙面向万寿厅,称“九龙朝圣”。九龙浮雕的左右两侧,有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雕塑。
大厅内外陈列着很多展品,其中有相当部分是中国文化部专为淡浮院征集、制作的,总共328 件。这些赠品中有的是珍贵的文物,有十位当代著名书画家创作的书画真迹。厅内还陈列着仿制的秦兵马俑坑沙盘和万里长城缩微沙盘。一层到二层楼梯的墙壁上满是壁画。楼梯口有两幅壁画是神话故事中的“伏魔天”和“降妖天”,为台湾所赠。
淡浮院的二层是道家的陈设。二楼正中金色大帐内,端坐着金面金身的道家鼻祖吕洞宾,有金龙两边卫护。左右两面墙上是“水淹金山寺”和“八仙贺寿图”巨型壁画。门首的竖匾上写着“聚仙台”三个金色大字。
淡浮院的最高层三层为佛家世界。佛台上盘膝坐着释迦牟尼塑像,金装遮体,佛光罩顶;前面摆有莲花、烛台、案头香炉等。四周墙上有八相图的巨幅连环壁画,展示佛祖释迦牟尼从降生到出家、成佛、传道以至圆寂的八个阶段。
淡浮院是泰中友好和泰中文化交融的结晶。其显著特点是集佛教、道教于一院,反映了泰国文化对东西方文化和东方儒佛道文化的包容。
潮州淡浮院
坐落在砚峰山麓,颇具古色古香风韵的淡浮院,坐东面西,依山傍水,朝迎晨曦晚待落霞,前面是碧绿的夏湖。砚峰拱日,风景尤佳潮州淡浮文物收藏院秉承弘扬中华文化,沟通两岸关系,促进中泰文化交流的宗旨,由泰国春府博他耶(钦赐)淡浮院院长郭丰源先生倡议,郭丰源先生早年在泰国把钦赐的花园建成“华厦文物博览淡浮院”,晚年又不忘“天下华人盼一统” 的宗旨,带头捐资倡建潮州淡浮分院。
郭丰源老先生儿子、泰国淡浮院院长郭亨汉先生(右五)偕夫人及友人一行近日莅临潮州淡浮院进行友好访问
潮州淡浮院占地750亩,1996年11月动工兴建,投资近亿元,由泰国著名潮藉侨领郭丰源先生筹资兴建。
淡浮文物院,迎面是一座耸立的大石牌坊,三门歇山顶建筑,长约30米、高16米,气势宏伟磅礴,正中有大匾题四字,两侧匾额分别书“金声”、“王振”,皆是饶宗颐先生的手迹。
淡浮院的后殿,是展览文物的地方。高20米,室内面积2000平方米。殿名“交泰”,字面上是与泰国文化交流的意思。其实有很深的意义。建设之初,奠基动工时,人们惊奇地发现;地下的土居然呈现两种颜色,左为红土,右为黑土。呈阴阳交泰之象。《易经》泰卦,是乾下坤上。《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是生动吉祥、时运亨通的意思。人们平时说“三阳开泰”“否极泰来”,就是这吉祥卦。
牌坊到院殿是三进石阶,院内花圃簇拥着石雕的麒麟、青狮、盘龙及生牛等吉祥物。在三进的石阶中间,有一宛如游龙出水的巨幅石雕,长约9米,宽3米,由十几块花岗岩石精雕成老龙头吐水,栩栩如生,巍峨瑰伟的主殿建筑为重檐出阁,琉璃飞瓦,四根玫瑰红的花岗岩石柱,稳重庄严。主殿正中匾碑“淡浮院”三个馏金大字由清朝末代皇帝之弟傅杰所书,是从泰国的淡浮院拓本移植的。主殿门外挂上阴刻对联“远望观云,登高视野”,为原全国佛协会长、书法家赵朴初墨迹。殿内是佛祖释迦牟尼全身金像,两旁是“飞天大圣”塑像。殿内藏有儒道释各派文化的代表文物。西侧有砚峰书院,内有黄苗子、饶宗颐等名家题字。该讲堂不时举办中华文化讲座和培训,亦可供贵客下榻,从城市回归自然,从繁华归于宁静,享受山清水秀之静美。周围有百果园、与奇花异树、飞桥流水、绿茵宝鼎、潮汕茶食,是一处集文化、休闲于一体的中华文化精神家园。
“中国历代书法碑林”大字题额,由著名书法家、碑林顾问启功题署;序文则由吴南生亲自撰作;复由当代国学大师、碑林顾问饶宗颐书丹。三者珠联璧合,时人称为“三绝”。序文概述汉字形体演变以至书法艺术发展,导引观众对碑刻有更深刻的了解。
碑林,上起商周,下迄当代,包括历代刻本和名家法书,共330余品。其中明清以后部分,大多为未曾发表过的名家书法珍品,由海内外收藏机构或藏家提供原件刻石。
纵观碑林,拥有六大特色,为当代各地碑林所不及。
一曰:时间跨度大,上下三千年,书迹诸体皆备,流派纷呈。碑石按朝代时间排列,上古文字在进门牌坊右侧,秦汉继之,唐宋在中央正面交泰殿前两侧,明、清至现代部分则接续居左侧。循序浏览,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和小篆、简牍遗文、隶书、章草及草、行、楷,书体书风,众美赅备,一部鲜活的中国书法史屹立在观众面前。字体嬗变之迹,灼然可寻。如由隶入楷,东汉《尚府君残碑》,仍为隶书,但已开魏晋楷法之先河;三国《谷朗碑》,颇多隶意,为由隶入楷之过渡;西晋《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楷书,笔划仍留隶意。碑林中,契金石鼓,钟张二王,欧褚颜柳,苏黄米蔡,赵董乏傅,翁刘成铁,以至近代名家,一一上石。上限远远超出《三希堂法帖》的范围。置身碑林,有如漫步于中国书法历史长廊,令人惊叹其历史绵远,持久延续而又风格流派多姿多彩,使人流连忘返,为中华书法文化之博大精深和神奇魅力所陶醉。
二曰:网罗新出土文物,内容更见丰富。春秋侯马盟书,1965年出土于山西侯马;战国包山楚简,1987年出土于湖南荆门;战国楚帛书,20世纪30年代出土于湖南长沙;秦云梦睡虎秦简,1975年出土于湖北云梦;汉居延木签,发现于1972~1976年间;西汉江陵凤凰山木牍,1973年和1975年出土于湖北江陵等,足见搜集广博,大大开拓观众视野。
三曰:碑林结合区域特点,适当选入一批广东省有代表性的书法家的作品。鉴于碑林在粤,而自明代以来,粤籍书法家在中国书法版图中地位不断上升,因而对粤籍书法家较为留意。今存最早粤人遗墨有两件:一是近年在南京博物院发现的唐咸通年间(860~874)《范隋告身》,内有海阳(今广东潮州)人刘昉(北宋宣和进士,历官礼部员外郎、龙图阁直学士)所题跋文一则,是现存粤中最早名人题跋文字;二是白玉蟾(1134~1229),琼州(今海南琼山)人,遗世书件有《足轩铭》,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以后有陈献章、湛若水等。清有廖燕,广东曲江人,传世书迹绝少,碑林所刻自书《山居诗卷》,为海内孤本,十分珍贵。
四曰:重视选刻入粤名书法家作品。起自唐李邕、韩愈;宋有苏轼、米芾;明为祝允明、汤显祖;清以降则入粤者众,计有:钱大昕、翁方纲、伊秉绶、阮元、林则徐、何绍基、吴大澂、张之洞、黄士陵、潭延闿、于右任、柳亚子、郭沫若等。其中翁方纲、伊秉绶对广东书坛影响至巨。
五曰:碑林注重选刻女书法家作品。其中东晋卫铄,世称“卫夫人”,少师钟繇,常授王羲之书法;元管道昇,赵孟頫妻,行书酷似其夫;明邢慈静,其兄邢侗,擅书法,与董其昌合称“北邢南董”,慈静笔力矫健,颇类其兄;清曹贞秀,工小楷,其书气静神闲,娟秀脱俗;现代则有吴芝瑛,所书《为秋瑾女士营葬诗》,大义凛然。“太息难为后死人”一语,振聋发聩;萧娴,贵州贵阳人,幼年随父入粤,曾师从康有为,长于北碑及隶篆,朴厚高古;冯文凤,广东鹤山人,后迁居美国,书法跌宕雄奇,善篆隶真行。
六曰:碑林刻工精细,选材上乘。碑林用石选用陕西陈仓青石,紧密坚实,利于精刻,更利于保存。刻工为京、粤知名的碑刻专家蔡学仕,他精雕细琢,原迹神态,毫厘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