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妙不可言的河湖,金色的稻米,丰收的百姓,诠释着南县作为“鱼米之乡”的美丽和富庶。

上过小学的人,谁能忘记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呢?文章开头“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这句,让人耳熟能翔,倍感亲切。课文讲述的是驰名中外的红井的故事,红井是当年党和苏维埃政府关心群众生活,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历史见证。

沙洲坝,如今是人们到江西旅游必去的一个旅游景点,那里关于毛主席和红井的故事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和脚步。我来到江西瑞金后,立刻来到沙洲坝拜谒参观,找寻着红军留在这里的印记和一个个难忘的故事。

沙洲坝和沙洲坝革命旧址群位于江西瑞金城西北5公里的沙洲坝镇境内。1933年4月至1934年7月,中央机关从叶坪搬迁至沙洲坝,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心脏。沙洲坝革命旧址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江西瑞金革命纪念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2001年旧址进行大规模修建后,现已成为瑞金市重要红色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那口毛主席带领着乡亲们打的水井如今被人们命名为“”红井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参观。

大巴车拉着我们满满一车游客来到沙洲坝村,大家跳下车便奔向红井。在去往红井的路旁,毛主席当年在沙洲坝带领乡亲们打井的情景被艺术家们雕刻成雕塑,矗立在沙洲坝的大地上,我在雕塑前久久地深情地凝望着,恍惚间,雕塑上的人们向我和游人走来——毛主席找来村里人一起商量挖水井的事。大家一起勘察水源,选择井位。当井位确定后,毛主席挽起衣袖,卷起裤腿,带头挖了起来。于是,大伙挖的挖,铲的铲,干得热火朝天……

在红井旁边,很多身着红军军服的游客已将红井围的水泄不通,我挤到红井旁,看见井口旁边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石碑旁的红井里,清甜的井水汩汩而出。人们用水桶从井里打出了一桶桶井水,喝一口,甜澈心扉。

红井直径1.7米,井深5.15米,井壁以卵石砌成。

导游娓娓而谈,详细地介绍着红井的来龙去脉——

当年的沙洲坝是干旱缺水的地方,不仅无水灌田,就连群众喝水也非常困难的。当时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沙洲坝,沙洲坝,没有水来洗手帕,三天无雨地开岔,天一下雨土搬家。”沙洲坝就生活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在这之前,也有人想过去挖井,可是他们一来穷,没人敢牵这个头,二来迷信,听信风水先生说沙洲坝是条旱龙,如果挖井动了龙脉,十邻八乡的百姓都是要遭殃的,所以没有人敢冒犯。于是当地人祖祖辈辈喝水,洗衣,喂牲口都是用同一口池塘的水。由于水源污染,经常会发生呕吐、腹泻事件,有几个孩子就是因为喝了脏塘水得病而丧失了幼小的生命,水的问题严重影响沙洲坝人民的生活。

1933年4月,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来沙洲坝以后,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在元太屋办公和居住,他发现这里的群众喝的都是池塘里的脏塘水,便把饮水难的问题挂在了心上,只要一有空,他就同警卫员小吴商量着如何为群众挖井的事。

9月的一天早上,毛主席带着小吴拿着锄头、铁锹来到池塘边找水源,被一早起来的老表看见了,于是毛主席领头挖井的事,立即传遍了沙洲坝。只一会儿功夫,一大伙群众来到了挖井现场,他们以疑惑的目光投向毛主席,此时,主席看出了挂在老表脸上复杂的表情,便对大伙说:“这几天工作忙,没功夫同大家商量挖井的事,今天才有点空,我就先找个有水源的地点定个位置,破个土。我知道你们迷信风水,怕得罪旱龙爷坏了屋场害了人,可我不怕,如果旱龙爷真要怪罪下来,就让他来找我好了!”一席话打消了村民的疑虑,并在主席的带领下开挖水井,没几天功夫水井就挖好了。

为了使井水更清澈,毛主席还亲自下井底铺沙石、垫木炭。毛主席用实际行动,为机关干部和沙洲坝群众树立了榜样,中央各机关掀起了开挖水井的热潮。从此,沙洲坝群众人民结束了饮用脏塘水的历史,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

红军主力长征后,国民党军一次次用砂石填塞这口水井,沙洲坝人民为护井与之进行了顽强的斗争。1950年,瑞金人民为迎接中央南方老根据地慰问团的到来,维修了这口井,并取名为“红井”,这口水井是是当时党和苏维埃政府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生活困难的历史见证。

在红井旁,井水汩汩。游客屏住了呼吸,大家用心聆听着红井的故事。

(韩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