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比气温更“热”的恐怕就只有旅游市场了。中国旅游研究院最新公布的《2013年中国城市避暑旅游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避暑旅游市场潜在规模至少超过3亿人,2013年避暑旅游市场需求约为5000亿元至6000亿元,市场潜力巨大。但记者日前采访发现,暑期旅游在“升温”之余,却面临“文化不升级”的难题。
暑期旅游“升温”之余呼唤“升级”
纵观今年暑期旅游市场,一些以“名胜”为主的项目,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一些以“自然”为主的项目,又由于透支承载力而处于“涸泽而渔”的尴尬境地,且整体旅游产业趋于商业化,活动安排的尽是走马观花式的“中国式旅游”,购购物、看看景再购购物,旅游本身具有的传统意义已经荡然无存了。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是在走过路过那些名胜古迹之后,消费者仍然会错过那些有价值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内涵。
“如果在旅行中感受不到文化味,也就失去了旅游的意义了,你会感觉和在日常生活中一样,味同嚼蜡。”一位资深驴友如是说。有关专家表示,旅游本身也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而存在的,文化享受是旅游的重要目的之一。而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化旅游已成为主流,想要还原旅游的原貌还需另辟蹊径。
《海棠·秀》打“海南黎苗文化”牌吸引眼球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旅游者对一个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对当地美景的游览,他们更需要的是对当地特色文化的体验。记者了解到,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海南三亚推出大型旅游演艺《海棠·秀》,尝试将旅游演艺与海南本土黎苗文化元素相结合,成为暑期文化旅游市场的一匹黑马。
据介绍,《海棠·秀》将一个流传于三亚海棠湾的古老爱情故事以国际流行的“秀”的形式搬上舞台,并在剧中展现了很多独具海南风情的场面。
《海棠·秀》的制作班底来自世界6个国家和地区,其主创团队包括曾获美国艾美奖的导演盖尔·爱德华兹(Gale Edwards)和获得托尼奖的杂技指导罗伯特·泰尼(Robert Tannion)等等。海南三亚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棠·秀》可以说是代表世界最高演艺水平的大型舞台秀,通过探索打造世界顶级文化旅游项目,塑造了代表中国本土文化的旅游演艺品牌。
专家:期待旅游演艺填补市场空白
在暑期旅游期待文化“升级”的背景下,如《海棠·秀》这样的旅游演艺项目出现得似乎正当其时。中国文化促进会副主席王永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定点演艺剧目被精心打造出来,极大丰富了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扩大了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力,填补了旅游市场文化缺位的空白。
随着旅游演艺的兴起,人们在享受着一场场视觉盛宴的同时,又感受到了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历史扫盲”。有关专家认为,旅游演艺已经发展成为当代中国文化一道自然人文新“景观”,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助力,正以其清新独特的艺术魅力,崭新的文化艺术表现形态,成为受旅游者欢迎的文化精品,在中国旅游业市场的传统格局中,逐渐占有一席之地。(姚毅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