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在国外旅行,去过亚洲、欧洲和美洲不少地方。中国游客和其他国家的游客相比,在文明习惯上,确实有很大差别。
比如,在一次飞往英国的航班上,有游客从上了飞机开始,就大声地“呼朋唤友”,不根据登机牌分配的位置就座;更有甚者,借机“巴结领导”,“某某局长,请来这边窗口就座”等等。在乘坐飞机时,我有几次亲眼所见,我们的男同胞,不等空姐开始分发饮品,就自行从食物车上取走,而罔顾空姐的“NO,NO!”的阻止之声,惹来其他乘客的异样眼光。
几年前,我在瑞士苏黎世游览。当我坐在一个路边靠椅上休息时,一个瑞士男子怒气冲冲地指着旁边的座椅,上面有吃剩下的比萨和烟头,他质问我:“是不是你干的!”我说不是,我不抽烟的啊。结果,该男子并不相信。可见,不文明行为已经让很多无辜的同胞连带受累。
我国游客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往往表现出很守规矩的一面,而到了海外的陌生场合,就不怎么守规矩了。面对跨文化的国际旅游,游客对于吃、住、行、消费过程中的种种规矩,可谓缺乏常识,因此,常常遭到他人侧目,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再比如,在文物上刻写“某某某到此一游”,是因为我国自古就有模仿文人在景区的岩壁、建筑物上“题壁诗”的传统。这个行为,在古代来说,可能并不严重,甚至似乎是一种文化行为的延续。然而,在保护文化遗产观念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它就成了一种破坏自然与人文景观的陋习。
在对游客进行教育的同时,应该引导游客在特定的墙壁或文稿上统一题字。这些新做法既可以延续传统,又可以保护文物和人文景观,值得倡导。
旅行中的文化修养,需要时间的积累,更需要政府及旅游行业的规范和倡导,唯如此,才能树立令人满意的中国游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