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2013年江西省导游资格证考试落下帷幕。今年,报名江西省导游资格证考试的人数为7423人,是近五年来首次跌破8000人。江西省旅游局人事教育处统计数据显示,我省导游证报考人数连续三年下降。
曾经火爆一时的导游证考试,而今却渐渐冷却,是什么原因使“导游证”在江西遇冷?如何才能够稳住导游人才呢?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缘起
导游证报考人数连续三年下降
据了解,报考导游证的人员分两种,一是各高校相关专业学生,二为社会人员。其中前者占据了七八成。但2010至2013年,报考人数连续三年下降。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冯淑华认为,因为很多学校的旅游相关专业对学生取得导游证有明确规定,所以在校学生报考人数比较平稳,导游证报考人数的降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人员的热情减退。“社会人员对导游证报考热情的降低,可以从我们举办的导游证考试培训班生源招收的情况上得到反映。”冯淑华告诉记者,多年前,江西师范大学开始举办导游证考试培训班,招收备考导游证的社会学员。她说:“最好的时候,这个班每年可以招收约120人;2008、2009年,生源数量只有几十人,每年只办一个班;再到近三年,这个班就因收不到学员而停办了。”
导游这个低门槛、高收益的职业在近几年连遭冷遇,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探因
导游证的“含金量”有所降低
收入锐减
业内人士分析说,人们投入导游行业热情消退的最大原因是收入锐减。
江西洪城新时代导游服务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汪震告诉记者,相比去年,今年导游的收入普遍锐减五成,一些经验老道的导游们损失可能更多。
记者了解到,《旅游法》实施前,南昌市绝大多数导游员没有底薪,以50~150元/天的导游服务费以及进店、加点回扣维持“高收入”,年收入可以维持在6~20万元的高水平。《旅游法》实施后,部分旅行社为专职导游增设了底薪,多为四五百元,导游服务费有所提高,约200元/天,但由于团量减少,又斩断了灰色收入,多数导游的收入约1500~3000元/月,一年三万元左右。
曾经从事江西地接导游员3年的高志清就在这个月刚刚辞职,离开旅游行业,打算自主创业。她告诉记者,她离职的主要原因是“八项规定”颁布及《旅游法》实施后,她的收入锐减。据高志清粗略估算,前两年,她每年休息5个月(11月至次年3月),平均每年收入七万元。她说:“这个收入水平,在同事中算中等,少数老导游年收入接近20万。”
保障不全
另外,多数导游对自己所从事行业的信心降低,也使得他们不愿意再加入这一行业。采访中,高志清就叹息道:“其实我们离开导游行业,不仅是因为收入锐减,更是因为大家都说这只是‘青春饭’,缺乏保障,也没有稳定上升的职业前景。”
记者调查了解到尽管在《旅游法》颁布实施后,南昌市不少旅行社如港中旅、教之旅等旅行社已经开始为自己的专职导游购买社会保险。但是绝大多数导游还是没有能够享受社会保障。一名业内人士称:“约有5/6的导游没有社保,而能得到公积金的则更少。”导游小艳对此司空见惯,她说:“私营企业,我们也不能对它要求太多。但是女孩子找工作多还是图个稳定,我很多学旅游的同学,就是认为导游行业保障低,而选择去当老师,即使到时候工作的地点会很偏远。”
行业调整
曾经,拥有一张导游证是一份可炫耀的资本。可利用业余时间挣钱,更可以说明自己是一位走南闯北颇有见识的社会人士。近年来,有关导游挣钱黑幕的频频曝光,部分导游表示职业荣誉感的降低也是他们对这个行业失去信心的原因之一。
此外,有专家认为,面向导游免费开放的景点越来越少了也降低了人们报考的积极性。专家说:“原来不少人考导游证是图把导游证当做‘免费旅游通票’,而近些年持导游证就能免费畅行的景区越来越少了。”
如刚辞职不当导游的高志清所说,过去,高额收入让部分导游们安于这份工作,也使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导游行业。专家指出,在旅游行业度过膨胀期后,导游想凭一本导游证赚快钱的难度越来越大了。
导游薪酬制度待破局
南昌大学旅游管理系副教授龚志强说:“导游行业新鲜血液补充不足,以及越来越多导游人才离开,会导致我省导游环节短板,进而拉低我省导游服务水平。”
龚志强表示,想要留住导游,关键在于薪酬制度改革。
龚志强说:“导游薪酬制度改革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在探讨和研究的问题,阻力非常大。但这次《旅游法》出台,正是破局的好时机。旅行商要想留住导游人才,首先要逐步提高底薪;其次,要落实五险一金;再次,要为导游提供职业培训机会,使他们的上升渠道更通畅,职业前景更明朗。”他相信,到导游收入公开合理化,职业荣誉感越来越强的时候,导游行业才更能够使人才聚集。
记者 刘定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