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在一些地方甚至成为当地旅游业和乡村经济的主体。但长期以来,乡村旅游的发展主要还是从旅游业自身出发,以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发挥乡村资源的经济价值、促进当地农民致富为主要诉求,缺乏更加宏观的政策导向和政治指向。因此,乡村旅游业的地位在很多地方并不像投资过亿的旅游大项目建设那样重要,更不会像招商引资和制造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那样,成为地方主要领导直接过问或主抓的重要事情。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新理念。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为我们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业在更高层次上的提升和转型发展树立了理念,指明了方向。
《决定》告诉我们:发展乡村旅游,已不单纯是为了发挥乡村资源的经济价值、丰富旅游产品的类型,更为重要的是,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提高“三农”发展绩效、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首先,发展乡村旅游,本身即是城乡、工农之间的双向互动。乡村旅游是利用乡村环境以及生活和生产资源开发的旅游产品,乡村旅游的主体市场是城市居民。所以,乡村旅游本身即是城乡、工农双向互动的产物,这种互动,加快和扩大了城乡之间的客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而这种“旅游流”的形成从本质说是通过市场化机制来实现的工业、城市对农业、乡村的反哺,是工业化发展阶段农民与市民互动所形成的一种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其次,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提升和完善乡村地区公共基础设施水平,促进乡村地区公共设施水平逐步与城镇地区均等化。水、电、气、暖、通讯、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度,同样也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基础条件,各地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契机,不仅加快了各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步伐,而且在住宿、餐饮、卫生等生活服务设施的提升改造等方面,也逐步在向城市看齐,使乡村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再次,发展乡村旅游,可以美化乡村环境,让乡村更加美丽。发展乡村旅游,环境美化是最重要的环节,而这正是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准。正是因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涌现出一大批像四川的“五朵金花”、浙江的华西村、河南的重渡沟、山东的南山村等具有标志意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旅游已经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最后,发展乡村旅游,可以让农民有尊严,树立农民的自信心,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城镇化”。乡村旅游构建起了城市与乡村、农民与市民之间的一种新型“主客关系”。在这里,农民成为真正的主人翁。一位农家乐经营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发展乡村旅游,让我们农民有了尊严。”
不仅如此,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民由跟土地打交道到跟人打交道、由种地到经营产业、由农民变成“老板”,这种身份的转换也促使农民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主动参加各种培训班,提高技能和素养,在学习和经营中提升完善自己,最终实现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所以,发展乡村旅游能够让农业增值、让农民富裕、让乡村美丽;能够让工农关系更加平等、让城乡关系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