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亦确立了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旅游业产值达到2.9万亿元,5年内增长了120%。
在我看来,旅游最根本的作用在于创造幸福。这其中的内涵很丰富,第一,给当地老百姓增加就业和创业的机会;第二,促进环境改善和文化提升;第三,为游客提供更深度的体验,这就是创造幸福。
因此,旅游产业规模有多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种植业是保障生存,制造业是缓解短缺,服务业是提供便利,而旅游业就是创造幸福。所以下一步,旅游业的定位应该是幸福产业。如果说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其他产业负责“日子”,旅游业负责的就是“好”。
“随着智慧旅游的概念越发时髦,景区APP客户端、官方微信、电子门票以及电子触摸屏等软硬件铺天盖地而来。大家都在做,如果自己不做恐遭淘汰,这样的竞争心理促使大大小小的景区纷纷投入到智能化旅游服务上来。”
在创造幸福的2014年旅游业界,被讨论最多的,就是“智慧旅游”这一概念。国家旅游局将2014年定为智慧旅游年,并要求各地结合旅游业发展方向,以智慧旅游为主题,引导智慧旅游城市、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建设,尤其在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和智慧营销3方面加强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开发和整合。具体而言,各地要在旅游宣传品制作、广告投入、参展促销等方面加大对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集中宣传一批智慧旅游线路。
目前,智慧旅游已不再停留在概念和口号的层面上。旅游目的地和景区运用手机APP客户端、微信、微博以及微电影等进行营销推广,部分景区的应用成果还包括互动电子LED展示系统、自动售票平台、云服务后台管理系统等。
例如,山东的泰山、蓬莱阁、崂山、趵突泉、台儿庄古城、沂蒙山等9家5A级旅游景区已经试水电子门票、电子导览、二维码、GPS定位。其中,泰山、蓬莱阁、崂山等景区还开发了手机APP客户端。
在笔者看来,“智慧旅游年”只是个说法,智慧旅游发展的核心取决于市场。目前,适合智慧旅游发展的时代背景成熟了,政府提出这一口号,也是因时借势。但是,只有企业及时跟进,才能产生实质性推动,尤其是旅游电子商务业。
智慧旅游发展的基础在于需求,有需求才能有动力,这是市场决定性作用的使然。也因如此,智慧旅游发展的根本在于企业。企业紧跟新技术的发展,才能够满足游客需求。这才是市场经济下旅游业良性发展的表现,企业是核心力量,而政府只起到助力推进的作用。
在智慧旅游上,中国的发展其实一点儿也不落后,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智慧旅游的技术门槛并不高,中国的企业对新技术的跟进非常及时。而且,智慧旅游需要庞大的需求量来支撑发展,其他国家很少有中国这么大的需求量。所以,我们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只要尊重市场,符合规律,就必然会有很好的发展。
(作者系国内著名休闲旅游专家,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