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来成都,宽窄巷子是必到之处,锦里也是一个喜欢去的地方。三次来成都,都没能好好逛逛,这次还是住在了武侯祠大街的梦之旅青旅,正好去锦里逛逛,雨中的锦里应该会别有一番情趣。

锦里即锦官城。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州夺郡文学为州学,郡更于夷里桥南岸道东边起起文学,有女墙,其道西城,故锦宫也。锦工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后即以锦里为成都之代称。

锦里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传说中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锦里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作内涵,是一处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业街区。

今天的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三国文化和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锦里是成都的热门景区之一,平日里,这里都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雨天,锦里的游人和食客少了很多,慢慢在此闲逛,轻松悠闲而自在,很是惬意。

茶馆是成都最不可或缺的,要不是下雨,这里会是顾客盈门的。

雨天的茶座空无一人,这在成都的茶座可是鲜见的现象。

看雨发呆是成都人比较习惯的生活,比悠闲哪里也比不过成都,我真的不知道成都人咋都那么有闲情逸致的。

茶楼,茶楼,真的是有楼哦。

这里原本是个古戏台,不知何时演变成了茶社,商家真是无所不利用其极啊。

酒吧与茶馆相伴相生,锦里的酒吧也是灯红酒绿。

浪漫而又暧昧的色彩是酒吧的基调。

筷子店。今天是11.11光棍节,在这里祝福单身的朋友,希望单身的朋友能尽早用筷子夹起你喜欢的那块心头肉肉哈。

都说成都美女多,我去过几次,也没见到多少亮眼的美女,不知是我没眼缘还是美女不愿见我。

这个身材不错,应该是美女,可惜她用相机挡住了脸。

锦里的商铺应有尽有,连百家姓都拿出来“卖”了。

花花绿绿的小商品很吸引美女的眼球,也吸引了我的镜头。

小店不大,货摆得蛮有味道。

这小店幽得有味道。

卖女孩的小火柴,把卖火柴的小女孩彻底给玩坏了,遍布全国各地,到处都有她的“足迹”。

美女经营的小小玩偶店。

这些小店是女孩子们的最爱。

杯具店。此杯具非彼“杯具”哈。

这是锦里标志—石牌坊。

锦里古井

各种小吃是锦里的特色之一,色香味俱全,可惜没有客人。

雨天没生意,店铺自产自“消”(消灭的消)。

洋快餐也入驻了锦里。

这次溜达我才知道,锦里不仅有众多小店及茶馆,也有大些的饭店。武侯首席,招牌够霸气。

装饰也是别具一格。

新版《雨巷》,只是走在巷里的已不是那丁香。

走在雨巷里的不是丁香而是帅男。

留下的是一份惆怅。

游人稀少,门可罗雀。这样的环境,游客喜欢,商家发愁。

路边摊点比好天气时少了好多,倒给锦里带来了些幽幽的感觉。

雨中游锦里真是个不错的选择,我喜欢这样的清净。

平时情侣们最爱驻足留影的地方,一场雨就阻挡了他们的脚步。海枯石烂?如今这词该扔出字典了。

只留下这制作锦囊者独守“空房”。

绣球店。乡野的东东如今也进了城,莫非这就是所谓回归?

锦里荷塘里的花儿还在盛开。

雨滴洒在荷花上,晶莹剔透。

万里子桥。
查资料知,锦里有三座幸福桥:朱雀二桥、万里子桥和延熙长桥。万里子桥是一座寓意爱情的桥,据说在中秋走一走三桥,能将财富、爱情、健康带走,到底能否如愿,只有当事人心里清楚,这也无非是商家的一种炒作罢了。

雨中游锦里,真的是别有味道,我很喜欢这种感觉。

撑一把花伞雨中游,有种别样的风情。

走过爱情桥,静待故人来。

竹林,小店,在雨中。

锦里一隅,别致的小景,氤氲的感觉。

雨中睡莲,让我想起了那首二胡曲《睡莲》,有些幽怨。

莫非这雨珠,是那幽怨的泪滴。

曲径通幽,漫步其间。

心中回响着《睡莲》曲,一丝惆怅寂寥之感悄然涌了上来。

眼望窗外,那一片玫红似乎是希望的一种象征。

雨中的锦里碑廊,有很多碑文及石雕像,应该属于文物,有专人看守。

没想到这里还有一个抗战将士之墓——刘湘之墓。
资料介绍:刘湘(1888——1938)四川近代一世枭雄,在战事中勇猛,敢于拼命,外号“巴壁虎”,又名“刘莽子”;在四川内战中逐渐发达,削平群雄统一四川,性格内向,深沉含蓄,持身谨严,为人剽悍,他与蒋 介 石虚与委蛇,不即不离,生前始终保持四川的半独立状态,军事才能与政治才能均甚老辣,但他笃信神道,极为迷信,为人所笑。
能将墓穴安放于此,可见川人对刘湘之敬仰。

墓前还立了一对昂首的石狮子。

冒雨在锦里逛了整整一下午,看看时间不早了,与成都及厦门来蓉的影友阿土大哥和阿原还有约会,离开了锦里赴约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