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三市(汕头、潮州、梅州)自驾游路线分享2 潮汕的国家非遗,你能叫出几个名字?

四天三市,汕头、潮州、梅州自驾游行程路线图如下:

粤东三市(汕头、潮州、梅州)自驾游路线分享2

第二天的行程:

早餐在网红店广场正宗薏米店吃

上午开车环南澳岛一周

中午到澄海吃狮头鹅

下午逛龙湖古寨

晚上入住潮州古城的古民居

晚餐自行采购小吃聚餐

粤东三市(汕头、潮州、梅州)自驾游路线分享2

第二天路线图

早餐是网上推荐的:广场正宗原汁薏米店,到了之后发现果真也有不少当地人排队吃

粤东三市(汕头、潮州、梅州)自驾游路线分享2

老板娘忙上忙下,绝对的主力。

我们人多,我就把特色的薏米粥、粿汁、牛肉丸、菜汤(益母草、枸杞菜 )等都点了一份,大家都尝尝,味道不错,值得推荐。

牛肉丸是自制的,有电话可以快递。

早餐后给车加油,然后沿海景大道向南澳出发。

进南澳岛必须走南澳大桥,过桥费93元,单向收,值不值,自己掂量哦

过了收费站之后,强烈建议左转逆时针环岛,顺时针观景点停车全部要收费的,反之好像不需要的

远处为南澳大桥

岛上还有不少景点,因为我是第二次上岛,就没有进去逛。

全岛是一个县,南澳县,有三个镇。

开车走一圈,还是需要点时间的,我们离岛的时候已经过了中午12点。

大家都觉得肚子有点饿,赶紧加速向午饭目的地:日日香鹅肉饭店

橱窗里挂满了烧鹅,看得我都流口水了 :)

最后我们在老板的提示指引下,点了这个套餐,375元一盘,大杂烩。

狮头鹅的味道没得说,好吃!

全部是鹅肝啊 :)))

全部是鹅蛋啊:)))

狮头鹅果然名不虚传。

狮头鹅是我国唯一的大型鹅种, 也是世界最大的鹅品种 , 有“ 世界鹅王” 的美称。原产地系广东潮州饶平县浮滨乡,20年代经潮安古巷传入澄海月浦后在潮汕各地广为饲养。

澄海现在已经把狮头鹅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最大的可以达36斤。

鹅肉店门口卖水果和花生的阿姨,可惜我们吃得太饱了,实在吃不下水果了。

午饭后,我们沿着韩江向潮州走,路过千年古寨:龙湖古寨。

龙湖古寨地处韩江中下游西岸,就在公路边,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仍保存着100多座古建筑,寨内庭院深深,千年老榕树盘龙错节随处可见。

龙湖古寨,体大底实,属国宝级古建筑群。

北门进去后的主街道

古寨里面还有不少老人居住,真的是老人居多……

自力更生,感觉像文革时代贴的 :)

崇功报德

热爱集体

增产节约

郁垒神荼是汉族民间信奉的两位门神。一个叫神荼(一般读作“shēn shū”),一个叫郁垒(一般读作“yù lǜ ”)。神荼一般位于左边门扇上,身着斑斓战甲,面容威严,姿态神武,手执金色战戢;而郁垒则位于右边门扇上,一袭黑色战袍,神情显得闲自适,两手并无神兵或利器,只是探出一掌,轻抚着坐立在他身旁巨大的金眼白虎,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消灾免祸、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

不百度一下,还真不认识 :(

龙湖书院,做过潮安第三中学,现在里面也是学习,路过能听到读书声

南门,没有维修,和北门比较,气势差了很多。


离开古寨,车程不久,就到了潮州古城。

我们找了一家,潮州古民居,总共有4间房,最多可以住10人,总价1600元。

舒服,感觉比住酒店划算,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吃小吃吃零食,喝工夫茶,谈天说地,好不快哉。

店的招牌,下面就是一个大茶台,可以坐10个人,晚餐就这里举行的

这是住的地方门口,好像叫西厢房。

牌坊街,潮州古城必去景点。

韩愈,河南河阳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昌黎路,为纪念韩愈而命名。

广济楼两侧的夜景

因为疫情,韩江灯光秀取消了,不过,还是稍微亮了一些灯光,能够拍到广济桥。

旧电影院门口的果汁,找不到了,好像环境全变了。只能在网上推荐的花姨家吃,和上次来吃得差远了,不推荐。

路边的小店,市井生活,人间烟火。

漫步路过铜器店放在路边的成品,我们拍照的时候,老板很凶很凶。

我后来想,估计是之前被人无意碰坏过,耽误了他交货。

否则,我真的想买一件带回家的,我被吓跑了 :(

麒麟壁画和休息的人

这个美女不是老板哦,是一个游客,疯狂自拍……

最后隆重介绍,潮州可乐,10块钱一瓶,味道麻麻的,不推荐。

第三天行程:

上午参观韩公文祠、广济桥

中午参观道韵楼

下午参观叶剑英纪念馆

晚上入住梅州


第一天行程分享

潮州工夫茶艺,是广东潮汕地区特有的传统饮茶习俗,中国古代工夫茶的“活化石”。“工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工夫茶壶很小,只有拳头那么大,薄胎瓷,半透明,隐约能见壶内茶叶。杯子则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茶叶选用色香味俱全的乌龙茶,以半发酵的为最佳。饮时先喝一小口,慢慢品,一边品着茶一边谈天说地,这叫工夫。工夫茶刚饮时,会微感苦涩,但饮到后来,会愈饮愈觉苦香甜润,使人神清气爽。

潮汕的国家非遗,你能叫出几个名字?

潮州工夫茶斟茶时,三个茶杯并围一起,形成一个“品”字,凸显潮人重品德。以冲罐巡回穿梭于三杯之间,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此时罐中之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三杯之中。潮汕人称此过程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三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最后,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

潮汕的国家非遗,你能叫出几个名字?

潮汕木雕,又称潮州木雕,继承了中国传统木雕的雕刻技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吸取了石刻、绘画、泥塑以及潮剧等各种不同的民间艺术的某些长处,融汇成独特风格,是中国雕塑艺术中独树一帜的流派。

潮汕的国家非遗,你能叫出几个名字?

潮汕木雕在装饰与写实的结合、美观与实用的统一、精美雕镂与统一单纯的处理、一目了然与经久耐看的兼顾以及构图的经营、形象的刻划、刀法的运用、髹漆贴金等等,都有着独到而卓越的创造,是熔雕刻与绘画于一炉的艺术。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发展,推陈出新,以其品类繁多、工艺精湛,充分体现了潮汕文化精致机灵的独特风格。

枫溪瓷烧制技艺,是广东潮州市的传统手工技艺。潮州陶瓷制作历史悠久。 宋代笔架山窑便有大量人物瓷、动物瓷的制作。宋以后,枫溪成为陶瓷生产中心并延续至今。枫溪瓷制作手法多样。技法上有雕、塑、镂、捏、贴、刻、划、印、压等多种。装饰手法也多,人物瓷塑、动物瓷塑有写实、夸张、变形等,光彩照人,神韵独具。

嵌瓷,也称“饶”片。是广东潮汕著名的传统手工艺,俗称“聚饶”或“扣饶”。嵌瓷是一种民间建筑装饰工艺,主要材料是选用各种颜色的精薄瓷器剪取成所要表现对象的瓷片。起初的嵌瓷主要用在祠堂、庙宇及民居“四点金”、“下山虎”等建筑物的屋顶装饰,后来随着欣赏价值的不断提高,艺人们将其制成便于搬运的艺术品小件经人们欣赏、陈列、收藏。

嵌瓷艺术风格独特,布局构图气势雄伟、均称合理,线条粗犷有力,设色对比强烈、鲜艳明快,在对比中求统一。其题材广泛,或采用历史和民间传说中的英雄名臣、文人墨客,来反映人民群众扬正压邪、勇于进取的精神面貌,给人鞭策和启迪;或采用寓意吉祥、富贵的花虫鸟兽,营造吉祥、长寿、如意、富裕、和谐等富有文化朴素情感的艺术氛围。因其风格写实、质感坚实、雅俗共赏、表现对象栩栩如生,深为海内外潮人喜爱。

潮绣,潮绣属于广东刺绣。传说潮绣创始于少数民族(黎族)其与黎族织锦同源,潮绣有着有强烈的地方色彩,构图饱满均衡,针法繁多,纹理清晰,金银线镶,托地垫高,色彩浓艳,装饰性强,尤以富有浮雕效果的垫高绣法独异于其它绣法,此外,以金碧、粗犷、雄浑的垫凸浮雕效果的钉金绣也尤为人所瞩目,宜于庙堂会所装饰和喜庆之用。

潮剧,因形成于广东潮汕地区而得名,俗称“潮调”、“潮音戏”、“白字仔戏”,明末已在闽南的诏安、云霄、平和、东山、漳浦、南靖等地广为流传,与梨园戏关系密切。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由建阳麻沙出版的《荔镜记》剧目,用“泉、潮二腔”演唱,同时,吸收南音的音乐曲调。据清顺治《潮州府志》载:明末清初,潮剧是“杂以丝竹管弦之和南音土风声调”,于2006年入选国家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品。其积淀深厚,演化有绪。枫溪境内有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池湖贝丘遗址及周边地区陶器的发现,唐宋遗迹。宋代笔架山窑(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便有大量陶器的制作。宋以后,枫溪成为陶器生产中心,枫溪手拉朱泥壶是枫溪陶瓷一奇葩,从清代中期,枫溪朱泥壶便独具一格,广泛生产和应用,并代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

手拉的朱泥壶用料选用本地陶矿红泥加工而成。其制作过程要经过拉、修、批、上水、上桨、烧等近六十道工序,烧制的成品具有造型精美,线条简练,色泽丰润,光滑度高等特点,技艺单绝。枫溪朱泥壶题材广泛,品种多,主题突出,格调高雅,具有精湛的传统工艺特点和实用功能,文化价值。

潮州抽纱,是刺绣的一种,亦称“花边”。潮州抽纱的特点是按一定图案抽出布料中的某些经纬线,以针线缝锁抽口,再加花纹刺绣。潮州抽纱通过400多种巧妙的针法工艺和繁复精致的设计布局,以刺绣的垫凸和抽通为特点,又以多层镂通和剔透玲珑的空间艺术为特色,巧妙运用多种针法工艺和繁复精致的设计布局,变化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图案。

大吴泥塑,是广东潮州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起源于南宋,盛于清末和民国初年,制作采用雕、塑、捏、贴、刻、印、彩等技法,作品以戏剧故事人物组合、人物头像为主,形象生动逼真,据了解,“大吴泥塑”与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并称为我国三大泥塑。

大吴泥塑历史悠久,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南宋末年,曾随父亲在江苏无锡经商并学会了惠山泥塑艺术的福建漳浦人吴静山,南迁入潮至此定居,以制作泥塑玩具为生,从此此艺代代相传,至明朝中期初步繁荣。清朝乾隆至清末最为鼎盛,1000余人口的大吴村就有泥塑艺人400多人,几乎是户户有作坊,人人会泥塑。

狮舞,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华民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狮舞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来助兴。舞狮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狮舞在旧时称"太平乐",而到了唐代时更得到广泛的发展。狮艺在当时已成为过年过节、行香走会中的必备节目。

潮州音乐,是流传于广东粤东地区各类传统民间器乐的总称。潮州音乐主要特点是古朴典雅、优美抒情。它的主要乐器是二弦、二胡、扬琴以及锣鼓等打击乐器。潮州音乐保留了很多南音古韵,日益为世界所关注。它源于当地民歌、歌舞、小调,并吸收弋阳腔、昆腔、秦腔、汉调、道调和法曲诸乐的素材,兼容并蓄,自成一类。它蕴藏丰富,品种繁多,大致可分为广场乐和室内乐两大类。2006年潮州音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阳剪纸,是广东汕头市潮阳区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与潮阳英歌舞、潮阳笛套音乐并称“潮阳民间艺术三瑰宝”,同时被国家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列。

潮阳剪纸的兴起与迁居此地的中原人有关。这一剪纸样式多表现吉祥喜庆、福禄寿诞、五福呈祥、子嗣绵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祥瑞题材,一般在游神赛会、元宵关灯、中秋拜月、婚俗喜庆、祭祖拜神等活动中用作装饰以渲染喜庆气氛,另外也表现一些日常生活内容,如花鸟虫鱼、动物走兽、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戏曲人物、市井百姓等。除上述品种以外,潮阳剪纸也有一些装饰性的小花样,如供品花与礼品花等。

铁枝木偶戏,俗称纸影戏,是广东省潮州地区的传统戏剧。属于杖头木偶的一种,体形较小,其主要特点是这种木偶靠三根铁枝操纵表演,主竿置于偶人背部中间,侧竿分置于左右两臂,由艺人在幕后操纵。

澄海灯谜,是一种传统民俗文化。澄海历来文风尉然,灯谜这种源于古代隐语,发轫于流行民间的童谣迷和中原文化的传介,直到明清时代,已发展成为传统风俗文化,清代康熙《澄海县志》有谜事活动的记载。其中较有特色的是保留了从宋代临安流传至今的“击鼓猜射”传统开猜形式。

潮州歌册,是广东省潮州地区传统民间说唱文学的一种,由唐代以来的潮州弹词演变而成。歌文都用潮州方言编写,有曲有白。一般曲文多为七字句,四句为一组,押韵以组为单位。流行于潮州方言区。潮州歌册的内容多为历史故事及民间传说,也有一些反映地方题材。以改编的为多,创作相对较少。比较流行的有《苏六娘》、《英台仔》、《张古董》、《吴忠恕》、《过番歌》、《隋唐演义》、《包公出世》等。

阳美翡翠玉雕,是广东省的传统民间雕刻艺术。源于民国初年,于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她以中高档翡翠的小件雕刻制作为主,讲究按照翡翠的纹理走向设计雕刻。汲取了潮汕传统的木雕、石雕、刺绣等手法,雕工细腻,形象逼真,形成了奇、巧、精、特的风格特点。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灯杆彩凤习俗,是广东揭东龙砂乡的传统民俗文化。 相传这一习俗用以纪念其先祖、爱国名相江万里。“升彩凤”,也叫“升灯杆”。 上面书写着“幸福”、“吉祥”等词。灯笼上方挂着一只五色“彩凤”。凤尾与凤身都披上绣有金色丝线的红绸缎,缎下缀有响铃。风一吹,“彩凤”转动,铃声清脆悦耳。白天观赏,一支支竹竿、一只只“彩凤”,一家连一家,极为壮观。夜里观赏,灯笼和“彩凤”辉煌靓丽,美不胜收。

乔林烟花火龙,是广东省古老的民俗文化。历史沿革可追溯至明代,历经六百多年历史演绎过程,由历代艺人的传承创作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使沿袭至今的烟花火龙不仅能体现出潮汕地区民间艺术的相互渗透,更形成了独特的基本特征。首先,它具有社会性、群众性、自娱性和广泛性。

英歌,又称“鹰歌”、“鹦哥”、“唱英歌”或“秧歌”,是一种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的传统民间广场舞蹈,表演气势豪壮,气氛浓烈,流传于广东、福建等地,由男子表演,有歌颂英雄的含义,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瓶内画,是一门融汇了中西文化的传统民间艺术,是集中华民族艺术精华的袖珍艺术品。瓶内画与苏州双面绣、潮汕抽纱、广州象牙球雕刻等被公认为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类,堪称一绝。瓶内画艺术始于清朝咸丰年间,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形成了京、鲁、冀、粤四大流派。

汕头内画的画面受岭南派画风影响,线条纤秀,色彩浓艳,加之壶外描金加珐琅彩,金碧辉煌、瑰丽多彩,形成格调独特,向人们展示出“小小方寸,胜似大千”的艺术魅力。瓶内的画固然精美绝伦,瓶壶本身也很美观,水晶、玻璃、玛瑙等,壶体造型更是千姿百态,有圆、扁、椭圆、连体等式样,更具有欣赏价值。

蜈蚣舞,广东传统民间舞蹈。起源于清同治至光绪年间,由西门乡人陈成锦与好友石文勇首创。是一项广场性的大型动物舞蹈,一经问世;便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传承至今。现为汕头市澄海区西门社区居委会永和园所有的传统文艺展演项目,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州花灯,是广东省传统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大瑰宝。它是一门综合艺术。潮州歌册《百屏灯》反映的大多是戏曲曲目中经典的场景。人物造型、脸谱、服装、道具好多均来自于戏剧原型。屏灯的布景、人物的服饰等又与雕塑、绘画密切相关。比较高档的人物服饰还会用到潮绣、金银绣品。屏灯、挂灯的整体协调的美感又与色彩、美学渊源甚深。同时,综合渗透了解剖学、透视学原理,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相传元宵佳节闹花灯是潮州大众的赏心乐事,元宵伊始,高潮则在正月廿四日前后三夜,一直要闹近十个昼夜。鼎盛时期,全城共有两百多屏大花灯,连同龙凤灯、鱼灯、果子灯共达数百之多。分八社游行。华灯初上,男女老幼,倾城而出。这时,劳动的艰辛,生活的茹苦,人们都忘却了。但见数里长街,鼓乐喧天,火光烛天,到处人山人海,整个古城变成了一个狂欢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