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宣传的平价兴趣班,是噱头还是有实料?测评后我发现这些情况 隐秘的角落:在小城市生活,体制内的工作比你想象中更吃香

文来自鱼sir的大学学姐(白娘子也是二宝妈),虽然文章很短但是干货满满,话不多说,下面就来看一下吧。

今天,首先要祝大家2021年快乐。其实呢,老母这几天,主要在忙两件事情,都跟圣诞木有啥关系。

其一,1月3号的美好教育节。

这是老母第一次参与协办线下活动,欢迎大家带娃来现场玩耍。

其二,半年一度的少年宫大抽JIANG开始了。

第一轮海选,昨天早上刚结束。

杭州群里,大家也都很关心这个事儿。


机构宣传的平价兴趣班,是噱头还是有实料?测评后我发现这些情况

杭州的亲们都知道,报宫里的班,主要就是这几个因素:

1、种类特别多

只有你想不到的,就没有宫里开不了的。

150分钟的学前综合训练,乒乓跆拳道体操游泳,吹拉弹唱各种乐器,还有围棋象棋国象,美劳画画模型,口才主持朗诵,真的,应有尽有。

2、价格特别便宜。

一学期14节课,总价多半都在三位数。超过1000的,就属于高端班级了。

回头想想商业机构们,一次课的单价,就抵得上在宫里混半学期了。

3、老师相对靠谱

少年宫的海量班级,不可能都是自营老师,这点大家也清楚。

但不管怎么说吧,进宫的考核流程和标准都在,更多的区别只在于高级宫人or普通宫人,但多半不至于是,黑心宫人。

理由么,参照第二点。

但同样,少年宫的课程,口碑是两极分化的。

爱进宫的,自备帐篷整日驻扎,从早到晚排满课;

不爱进宫的,选课上课退课,容易陷入鸡肋的死循环。

所以,到底要怎么选?

港真,饲养神兽快十年,老母也是这次才稍微get了一点,进宫的心得。

跟大家聊聊,权当抛砖引玉了。


首先,宫课适合启蒙,不适合精耕。

世间呢,并木有无缘无故的贵,也木有无缘无故的便宜。

嗯,话不小心说大了。

老母想讲的是,宫课,都是大班课。

比如,20人以上的那种。

无论什么科目,基本都如此。

所以,如果大家想给娃把个脉,试个水,那宫课肯定是好选择。

试错成本低,退费也方便,还没有课程顾问在后面追着哭着喊着。

但大家也要留意一下,尤其是技术含量高,比较依赖老师指导的科目,宫课上到一定程度,可能就需要转向成一对一了。


机构宣传的平价兴趣班,是噱头还是有实料?测评后我发现这些情况

说个极端点的例子。

比如乐器,一节课60分钟,20个娃,花在每个娃身上的时间,平均也就3分钟。

头部的娃,指导30秒,好了;

尾部的娃,指导纠错反复,可能需要5分钟。

在这样的班里,越自律越配合的娃,可能,反而略吃亏了。

但如果换成一对一。贵是贵点,但60分钟,每一分钟都是自己的。核算下来,可能每分钟的单价,还更便宜。


其次,动起来的宫课,更适合长期坚持。


什么意思呢?

比如老母家上过的蹦床课。

老师指导是一回事,但课内大部分时间,是大家一起跳啊蹦啊动起来。

90分钟蹦跶下来,动作精不精准且不论吧,至少娃的衣服都湿透了,锻炼的目的是实实在在达到了,完全不掺水的。

而且,娃很喜欢,每次都很high。

一节课也就几十块,比容易跑路且卫生存疑的某些运动馆,性价比高多了。


机构宣传的平价兴趣班,是噱头还是有实料?测评后我发现这些情况

再比如,动手的那些美育类课程,包括333之类的数学操作类课程。

人人都有教具or材料,老师讲完,就可以动手做。

这个不需要一对一啊,自己做就好了。

老母多说两句哈。

333思维训练营,一直都是宫里的王牌之一,很难抢到的。

网上也有类似的教具。但说实话,自鸡比较费妈。


美育类课程,包括儿童美术、素描、写生、陶艺,还有美劳创艺等等。

专业性相对强的画画类,建议大家事先了解教学理念和方法。毕竟宫课相对传统,有时候偏美术课style,又是大课,很难匹配所有人。


弟弟小时候就上过亲子涂鸦类的宫课。

港真,每次陪课都是修行。

娃半路强行逃出来,课间休息完不肯进去,洗笔筒洗个半小时,都发生过。



再次,学科类的课程,宫课是相对普适的。


语文类,学前和小低有童话阅读和表达,再上去是文学,还有语数一起上的文学思维。

内容都不是很难,且可以一路直升。

这一类,就要看爹妈的需求了。

有很喜欢,到处打call的;也有觉得无聊不想跟的;还有占个位置但不去听课的。


最后,宫里还有:适合牛娃的隐藏菜单。


隐藏菜单,一般都在小学中高年级。项目真的是琳琅满目,不一而足。

最著名的,可能是1+1俱乐部,杭城数学牛娃的聚集地之一。


当然还有好多好多别的。




这些官方背景的社团和协会们,含金量都是挺高的。活动、比赛、露脸的机会,都多。

具体老母不展开了。大家如果有兴趣and有实力,记得多关注招考消息。


说了一堆,大家是不是觉着,摇号都结束了,老母讲这些干嘛。嗯,不要灰心,也不要气馁。

宫课大摇号并没有最后结束。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了,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


复制头条留言置顶处第一条的小英文可以找到我

或者头条私信均可,此外你还可以得到各家机构的

“师资红黑榜”

课程历史单价表”

一系列帮助孩子提高成绩的资料

每位孩子的情况各不相同,我会根据你家孩子的情况为你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最近一段时间,电视剧《隐秘的角落》火爆网络,在人气和口碑上都获得了大丰收。剧中虽然讲的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悬疑故事,但实际上本剧为我们揭示了不少残酷的社会现实。

在这其中,张东升的故事,就引起了一个细思极恐的话题:

在小城市生活,很多的不幸都来自于你不是公务员!

隐秘的角落:在小城市生活,体制内的工作比你想象中更吃香

事业对男人很重要啊

​作为一个少年宫的奥数老师,张东升平日里给学生、给同事留下的都是一个温柔、和蔼的形象。

不过,实际上他是最没有家庭地位的一个人。

当他下班买了一堆菜回家的时候,遇到了岳父岳母,并留他们在家吃饭时,岳父岳母并没有怎么待见他。

岳母稍微好一点,还说了两句话。岳父则一直借故在阳台抽烟,走之前一句话都没有和张东升说过。

妻子徐静则是更加直接:“你考虑好了吗?你尽快吧,我不想再拖了。”言下之意是催张东升尽快办好离婚手续。

接着到了徐静表姐的孩子满月酒宴上,岳父又让他自罚三杯,满脸鄙夷。

姑父问张东升工作怎么样了?

张东升回答在少年宫当老师,也就是校工,偶尔代课,不算事业编。

桌上一群人其实都知道,此时都很沉默。唯有姑母说了一句:“其实少年宫也挺稳定的。”

姑父又很认真地说:“事业对男人很重要啊!男人没有野心就不算男人!”

说的一桌子的人都尴尬地不行。

随后,姑父姑母,岳父岳母又举杯庆贺,敬了事业蒸蒸日上的表姐夫一杯酒,与对张东升的冷漠,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正是老人家常说的“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不信且看杯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

隐秘的角落:在小城市生活,体制内的工作比你想象中更吃香

体制内的工作有多吃香?

说实话,不管是电视剧中,还是现实里,我们都能看到:在小城市,大多数人的思想还是觉得体制内的工作,诸如公务员、事业编这些还是比较稳定,属于替国家办事的铁饭碗,这才叫事业,说出去才有面子。

我老家就是小城市的,一个要好的朋友,到现在三十多岁了,还没找到合适的对象。大部分的情况是,他看上的,人家都嫌弃他不是公务员。

更讽刺的是,另一个亲戚的孩子大学毕业成功考上本地小单位的公务员,几年后找他相亲的女孩竟然比我这个朋友的还多,而且女方家庭条件也很不错,要么也是公务员系统的,要么就是做生意的老板,他们都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体制内的工作人员。

可见,体制内的工作在小城市有多吃香。

其实掰着指头数一数也是的,在小城市,大家口中说的好工作,无外乎就是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医生教师,再加上一些银行、移动等国企的单位,基本上可以说是在体制内的范围了。

我的爸妈和亲戚朋友,从我读书以前,一提到体制内的人,就觉得很高大上,地位很高。每逢家里有亲戚考上公务员了,大家就都竖起大拇指庆贺一番。

因此一直怂恿我考公务员,觉得好像不上这些单位上班就没地位似的。

结果我一毕业不愿回老家,选择到大城市发展,还要干工程行业的。

而我的一个同学,从小玩到大的,毕业就一直在努力考公务员,最后成功上岸,在郊区的基层单位上班。

每年过年回到老家,家里的长辈总觉得我的工作不够好,拿我和那个同学对比。

一直到我现在成家立业,三十几岁了,也是企业中层领导了,长辈有时候还会说:“你在外面工作辛苦啊,当时没回来考公务员可惜了!你看你那个同学,现在混得多好,又能顾家。”

隐秘的角落:在小城市生活,体制内的工作比你想象中更吃香

​为什么会这样?

后来,我仔细思考了为什么会这样。

得出的结论是:

小城市机会少

各位如果你在小城市,可以想一想是不是这样的,除了体制内的工作,其他大部分能够上班的公司都不怎么样。想要找一个工资待遇休假各方面都好一些的单位都很难,更不要提找到诸如北上广深多如牛毛的新兴创业公司了。

要体面

如果是学历水平低的,那么高中毕业出来当个销售中介、到厂里打工,甚至下农场干活,那么大家觉得很正常。

但是你如果是读了个大学,出去外面见了世面,那你回到家里,最起码就要坐办公室,当个白领。

即便是开个赚钱的小饭店,父母长辈都看不上,甚至还会认为你这是丢人现眼。

拼关系讲人情

更重要的是,小城市更讲究人情,更拼关系。随便办点什么事情都要找人托关系,绕来绕去的才能顺利解决,否则没人愿意好声好气地搭理你。

因此,长期以来大家形成的思维习惯就是:朝中有人好办事。

家里没有背景的普通人想要混的好看一些,生活体面一点,各种办事方便一点,那么努力考进体制内,打入圈子,更有可能改变家族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