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唯一的黄种人国家,是我国一个民族的后裔,但现在已经消失了 基辅千年,俄、乌、白三兄弟间的爱恨情仇

我们知道近代世界,那是西方白人的世界,他们最早开启了航海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因此,在这种发展下,黄种人和黑人成为他们奴役的对象。而欧洲基本上都是白种人,这也是他们骄傲的。但是,你知道么?在欧洲也有一个黄种人国家,还是我国一个民族的后裔,只不过这个民族已经消失了。

欧洲唯一的黄种人国家,是我国一个民族的后裔,但现在已经消失了

这个国家就是匈牙利,匈牙利是东欧一个内陆国家,全国领土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大概相当于我国一个省。人口接近1000万,人均GDP超过12000美元,是欧洲地区的穷国之一。而在欧洲跟匈牙利不同的是,匈牙利人的长相与欧洲其他地方人的长相有明显区别,更加接近东方的黄种人,很多是黑头发,黑眼睛,皮肤没那么白。

欧洲唯一的黄种人国家,是我国一个民族的后裔,但现在已经消失了

而且在民风民俗上匈牙利人的生活方式,结婚礼仪,甚至丧葬方式更加接近于中国。而且他们的姓氏,他们的文字,歌曲,更多的中国塞北相同,甚至他们自己都承认自己的祖先来自遥远的东方。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在一首诗中曾这样写道:“我们那遥远的祖先,你们是怎么从亚洲走过漫长的道路,来到多瑙河畔建立起国家?”

欧洲唯一的黄种人国家,是我国一个民族的后裔,但现在已经消失了

而经过世界历史专家的研究,匈牙利人很可能是在公元3世纪,在东方消失的匈奴人西迁后的后裔。当时的匈奴人在汉民族的打击下被迫西迁,而与此同时,在公元370多年,欧洲东部出现了一个强悍的东方游牧民族,匈族人。他们善于骑射,善于战争,在欧洲中部横冲直撞,在匈牙利平原建立了强大的国家。此后在这块土地上留了下来,在此繁衍生息。

经过几千年的繁衍,他们的后代虽然越来越接近于欧洲的白人,但是还是保留了很多东方人的特质。连匈牙利的总理都承认,他们可能是匈奴人的后裔。而匈奴人作为中国古代一支强悍的民族,在我国北方活跃了几百年,最后在融合下,融入了中华民族。因此,现在世界上已经没有匈奴族这个民族了,是一个消失的民族,但是匈牙利却是他们的后裔。

探究历史真相,发现背后故事!对待历史,必须较真!更多精彩请关注【揭秘历史的真相】

在对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前,普京曾向全体俄罗斯人发表讲话,在这次讲话中,普京提到:乌克兰对于俄罗斯来说,不仅仅是个邻国,更是历史的一部分。

普京此言一点不假,正在经历战火的基辅是俄、乌、白,这三个由东斯拉夫人组成的国家的共同起源,而在乌克兰境内流淌的第聂伯河则是东斯拉夫人的母亲河。

东斯拉夫人

斯拉夫人是欧洲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罗马帝国强盛时期,罗马人将斯拉夫人与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并称为三大蛮族。

早期的斯拉夫人只以一个个松散的小型部落的形式存在,直到公元4—6世纪,斯拉夫人才开始形成部落联盟。

早期文明多依大河而生,斯拉夫民族也不例外,随着各斯拉夫部落的迁徙与融合,斯拉夫人逐渐一分为三:

西支主要在易北河奥得河一带活动,这一分支成为了后来的西斯拉夫人,如今的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都是典型的西斯拉夫人。

南支越过喀尔巴阡山,来到巴尔干半岛,这一分支形成了后来的南斯拉夫人,如今的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克罗地亚人都是南斯拉夫人。

东支则迁徙到东欧平原的第聂伯河流域、楚德湖、伊尔明湖地区,这一分支则成为了后来的东斯拉夫人,而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都是典型的东斯拉夫人。

基辅千年,俄、乌、白三兄弟间的爱恨情仇

基辅罗斯,“外来人”建立的王国

第聂伯河沿岸的肥沃土地让迁徙至此的东斯拉夫人可以靠耕种来养活自己,就这样,东斯拉夫人在第聂伯河两岸形成了诸多部落。

这些东斯拉夫部落同样可以借助第聂伯河水道进行贸易,当然,对于各自为政的东斯拉夫部落来说,贸易并非唯一的选择,相互之间的攻伐掠夺也如家常便饭一般。

公园6世纪起,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东斯拉夫人与拜占庭人之间的贸易变得频繁起来,这种贸易又进一步促进东斯拉夫人文明的发展,这样一来,原本各自为政的部落,这种相对落后的组织形式便难以适应东斯拉夫人日益提高的生产力,这呼唤着一种力量来整合分散在第聂伯河沿岸的东斯拉夫各部落。

有趣的是,肩负起这一任务的却不是东斯拉夫人,而是瓦良格人。

瓦良格人是在东斯拉夫语中是商人的意思,至于瓦良格人具体属什么人种存在争议,有日耳曼人说,维京人说和西斯拉夫人说,但无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确定:一群从事商业和贸易的瓦良格人完成了整合东斯拉夫各部落的任务。

根据俄罗斯历史著作《往年记事》记载,厌倦了彼此征战的东斯拉夫各部落经过商议后决定邀请一位瓦良格人来为他们制定规则以终止各部落之间无尽无休的纷争,最终,在第聂伯河两岸的东斯拉夫部落中颇有威望的留里克成为了东斯拉夫部落的首领,留里克迅速完成了对东斯拉夫部落的整合,而后开始扩张,第聂伯河流域的东斯拉夫人也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王朝:留里克王朝。

基辅千年,俄、乌、白三兄弟间的爱恨情仇

留里克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奥列格,后者继续留里克的扩张之路,他先后征服了斯摩棱斯克等诸多城镇,并最终于公元882年,占领了基辅,占领基辅后,奥列格马上将政治中心搬到这里。

由瓦良格人带领的东斯拉夫人终于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基辅罗斯。

在随后的岁月里,由于人数过少,作为统治者的瓦良格人迅速被东斯拉夫人同化,基辅罗斯成为了东斯拉夫人崛起的起点。

东正教与大分裂

在斯拉夫人向东西南三个方向迁徙的时候,西欧大陆上的权力格局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强大的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征服,罗马帝国的分裂也伴随着基督教廷的分裂,西斯拉夫人主要受到西边日耳曼人的影响,信奉天主教,而东斯拉夫人则受东边拜占庭帝国的影响较多,信奉东正教。

通过对周边地区的征伐,基辅罗斯一度成为了欧洲的重要强国,但基辅罗斯的崛起如昙花一现,11世纪后半叶,基辅罗斯境内的大封建主们逐步架空了大公的权力,原本强盛的基辅罗斯再次回到了大大小小的公国自行其是的状态。

1240年,内外交困的基辅罗斯被蒙古人的铁骑征服,成为了成吉思汗孙子拔都所建立的金帐汗国的附庸。

基辅千年,俄、乌、白三兄弟间的爱恨情仇

在基辅罗斯衰落的过程中,对原基辅罗斯境内的各个公国进行征服的不止有蒙古人,日耳曼人和西斯拉夫人也参与到这些征服中去。

14世纪起,立陶宛大公国开始崛起,并将基辅罗斯西部大片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

就这样,基辅罗斯的东部被蒙古人建立的金帐汗国占领,西部大片土地则落入了立陶宛大公国(波兰立陶宛王国)手中。

东斯拉夫人进入了低谷期,而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个民族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莫斯科大公国

在被蒙古人征服的罗斯诸国中,有一个名为莫斯科大公国的国家逐渐强盛起来,并取得了替蒙古人征收全俄税负的权力。

1360年,金帐汗国开始走向衰落,1380年,金帐汗国在与罗斯联军的战争中失败,从而加速衰落的过程。

1466年,金帐汗国瓦解为三个小汗国,保留下来的大帐汗国实力也大不如前,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率领莫斯科大公国军队与大帐汗国决战,并将其击败,自此,蒙古人对俄罗斯长达240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击败金帐汗国的莫斯科大公国开始扩张,力量和权势都快速增长,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后,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拜占庭末代皇帝侄女索菲娅·帕列奥罗格,从此以东正教正统自居。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公国基本完成了对原罗斯地区的权力整合。

1672年,一个对俄罗斯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出生,他的出现为俄罗斯的历史带来转向,这个人名叫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是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四任沙皇,但是人们习惯于称呼他的另一个名字: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少年登基,他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为了真正认识西方世界,他隐姓埋名来到欧洲,他在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上工作,在英国造船厂中当一名船工,甚至前往英国议会旁听,待他认为大体上了解了西欧的政治、文化与科学技术后,便在俄罗斯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改革。

彼得一世削弱贵族领主权力,加强中央集权,鼓励工商业发展,大量从外国进口先进武器,并努力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海军。

彼得一世的改革为俄国社会带来了巨大活力,综合国力蒸蒸日上,在获得实力得到跃升后,彼得一世开启了对外扩张的脚步。

1721年,彼得一世在与瑞典王国的交战中取胜,俄罗斯参议院授予其“俄罗斯皇帝”的头衔,至此,俄罗斯帝国正式建立。

此后的俄罗斯在历任沙皇的带领下不断扩张,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俄罗斯帝国纵横于欧亚之间,并以欧洲宪兵自居。全盛时期的俄罗斯帝国国土面积超过22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6亿。

乌克兰的精神流亡

不同于在莫斯科大公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俄罗斯帝国,在基辅罗斯亡于蒙古人之手后,一部分罗斯人与西方欧洲人的交流逐渐频繁起来。

波兰立陶宛王国崛起后,一部分东斯拉夫人处于其统治之下,波兰立陶宛联邦以西斯拉夫人为主,西斯拉夫人信奉天主教,因此,信奉东正教的东斯拉夫人社会地位通常较低,这样的背景下,这部分东斯拉夫人开始形成了自己的民族认同。

处境尴尬的乌克兰人在波兰人的统治下开始艰难地重塑自己的民族认同,社会精英们总结了属于乌克兰民族的语言、文化、历史,但却没有足够力量去获得民族独立。

最终乌克兰人还是将目光投向了与他们同属东斯拉夫民族的俄罗斯帝国。

1654年,进行反抗波兰人统治并取得局部胜利的乌克兰人决定加入沙俄。

但是,加入沙俄后,一些乌克兰人认为自己受骗了,因为他们发现自己获得的自治权还没有在波兰治下的时候多,于是,乌克兰形成了东乌克兰属于沙皇俄国,西乌克兰被波兰控制的局面,这种局面在在直到1764年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将西乌克兰彻底吞并在宣告结束。

此后的一百多年里,乌克兰是沙俄的一部分,但是此时的乌克兰内部的民族主义声音一直存在。

十月革命后,乌克兰获得了短暂的独立,但乌克兰东部地区很快又被布尔什维克政权控制,并于随后加入苏联。

一战结束后,波兰复国,在随后的苏波战争中,波兰军队击败苏军,西乌克兰于是成为波兰领土。

一战到二战之间,苏波两国境内的乌克兰人的民族主义思潮再次兴起,西乌克兰人在波兰仍无法获得认同,而苏联错误政策导致的乌克兰大饥荒也让东乌克兰人与俄罗斯人心生结缔,这种结缔让乌克兰的民族主义始终若隐若现,在俄罗斯国力衰落时便如幽灵般出现。

二战开始后,苏联吞并波兰治下的西乌克兰,二战后,整个乌克兰都在苏联的治下,冷战时期,乌克兰的发展相当不错,苏联的大量军工部门被放在了乌克兰,而乌克兰还走出了两位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

苏联强盛时,同属苏联加盟国的俄罗斯与乌克兰得以相安无事,但是当苏联衰落时,如幽灵般的乌克兰民族主义便会兴起。

1982年,乌克兰的民族主义运动逐渐兴起,开始还是地下进行,后来则成为半公开甚至公开行为,或许是由于被统治了数百年,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很容易走向民粹,二战时,西乌克兰的极端民族主义者大肆屠杀波兰人,这与如今的乌克兰极端主义者亚速营大肆屠杀乌东地区平民如出一辙。

1991年,苏联这个庞然大物终于轰然倒塌,俄乌之间进行了一场血流成河的分家,分家之后,俄乌两国的日子过得都不怎么样,两国的经济命脉都被寡头掌控,区别仅仅是俄罗斯的寡头在普京的打击下变得乖巧,而乌克兰的寡头则为所欲为。

白俄罗斯,不是真“白”,而是更“纯”

在基辅被蒙古人占领后,有一部分罗斯公国因地理原因并未被蒙古人征服,而西方的波兰、立陶宛对其控制也不强,因此,白俄罗斯人认为自己即没有像俄罗斯一样被蒙古人统治多年,也没有像乌克兰人一样受西方影响巨大,是更为纯粹的罗斯人。

相比于乌克兰,白俄罗斯的体量更小,对于整体局势的影响能力也有限,所以白俄罗斯内部不像乌克兰那样拥有如此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

无论是在苏联时期,还是在苏联解体后,白俄罗斯的存在感都不是太高。

白俄罗斯与俄罗斯一样,在苏联解体后都经历过从全力向西方靠拢,到反对西方的过程,如今,白俄罗斯是俄罗斯坚定的盟友,连国语都是俄语。

苏联解体后,东斯拉夫三兄弟分道扬镳,但他们的日子过得都不算好,经济停滞,体制僵化,社会整体缺乏活力是这三个国家的通病。

而比这更重要的是,俄、乌、白三国人都曾陷入过一种深深的迷茫,他们尝试向西方学习,并融入西方,但是很快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被西方接纳。

迷茫,似乎是身处东西方两种文明之间的东斯拉夫人的某种宿命。

如今,东斯拉夫人的祖地基辅再次燃起战火,悲哀的是,交战的双方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东斯拉夫人。

这场在祖地上演的兄弟操戈,将悲剧色彩推向高潮,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东斯拉夫人心中迷茫的一种极端体现。

古老的基辅眼含热泪,看着自己的子孙自相残杀。

有千年历史的基辅始终在问着一个同样的问题:东斯拉夫人该往何处去?

其实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在苦难中探索千年的东斯拉夫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习俗与传统,这样的东斯拉夫人想完全融入任何一个其他文明都注定以失败收场,唯有按照东斯拉夫人自己的道路走下去,才能看到希望,或许这条路荆棘密布,但却是唯一一条能够给东斯拉夫人带来光明未来的正确道路。

前路漫漫,东斯拉夫三兄弟终会走上正途。